一個記錄本、幾十張小板凳,不用會議室、無需講話稿,只需各家各戶門口喊一嗓子,不一會兒工夫,老鄉們就聚集在屋場院落,談感想、話發展,訴心聲、提意見……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板凳會”就此拉開序幕。
近年來,延安市黃龍縣界頭廟鎮采用“板凳會”這種形式,深入村組,圍繞人居環境、社會治安、道路交通、防汛抗旱、基本醫療、文體生活、社會幫扶等領域廣集民意,廣開言路議民生,化“民聲”為“民生”,通過將民生實事辦實辦好,讓“民生”落地有聲,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矛盾早化解”,進一步夯實了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我建議‘門前三包’。”“我覺得定期清掃道路就可以。”……在劉家塬村,鎮村干部一邊宣傳政策,一邊和大家討論如何解決垃圾亂堆亂放等問題,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積極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建言獻策,現場氣氛熱烈。
“通過板凳議事,實現了村級事務從‘少數人說了算’向‘大家商量著辦’的轉變,提升了村民們的參與意識。”劉家塬村黨支部書記安永鋒說道。
據了解,界頭廟鎮以11個行政村、77個村民小組、庭院為單位,要求各村黨小組根據片、組,制定全覆蓋、多主題、符合實際的“板凳會”計劃,再由村黨支部書記召集并主持。干部和群眾坐而論“理”,零距離收集民意民智,面對面宣講政策、解答疑問,對群眾提出的各類鬧心堵點、揪心痛點、關心熱點及時回應,并建立限時辦理責任清單臺賬,一場“板凳會”交流下來,干群的心更貼近,信任度也更強,大大推動了矛盾化解和政策落實。
今年以來,全鎮已召開板凳會50余場,收集意見20余條,建議50余條,解決民生實事6件。
如今,聽民意、解民情的“板凳會”,已經成為界頭廟鎮獨有的一道文明“風景”。下一步,界頭廟鎮將不斷優化“板凳會”議事機制,通過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發揮“板凳會”的優勢,讓“板凳會”成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劉小燕 朱軼博 通訊員 張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