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寶雞訊 9月1日,在寶雞市渭濱區教育發展史上,是一個永遠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伴隨著金秋碩果飄香,備受全區人民關注的“渭濱第一學校、渭濱區職業教育中心姜譚經開區分校、渭濱區海棠幼兒園”3所造型別致、獨具風格的新建學校“盛裝”開學。活潑可愛的莘莘學子背著新書包,興高采烈地走進新校園,師生臉上洋溢著笑容。這是渭濱區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聚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真實寫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渭濱區委、區政府聚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目標不動搖,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高擎教育改革大旗,優化教育結構布局,加大教育項目投入力度,提高辦學質量水平,奮力書寫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民生答卷。渭濱區先后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陜西省教育強區、寶雞市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等一批金字招牌。
改革發力 走活教育發展“一盤棋”
“教育改革的根本力量在于群眾。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寶雞市委副書記、渭濱區委書記段小龍說,“深化教育改革,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我們把教育改革擺在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位置,立足區情、遵循規律、重點突破、縱深拓展,聚焦人民群眾期盼的上好學、好上學,注重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黨的領導,完善體制機制,促進教育公平,強化教育管理,使改革成效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為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基于這一認識,渭濱區教體局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推進教育改革的部署和要求,解放思想轉觀念、大膽創新求突破、真抓實干勇擔當,創新探索出“區管校聘、集團化辦學、家庭教育”等教育改革“渭濱樣本”,激發了廣大教師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奉獻教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區管校聘”激活“一池春水”。打破思維定式,變學校人為系統人,他們出臺《渭濱區教體系統教職工分流調配崗位統籌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等5個實施方案、辦法,重新核定中小學編制,完成第一輪競聘上崗,以崗定責、以人定崗、雙向流動。將55名退役軍人納入編制管理,解決了老大難問題。全區校長、中層、教師三個層面交流輪崗,優勢互補、均衡發展。
“集團化辦學”闖出新路徑。抓好“優質校+薄弱校、新建校”集團化辦學,先后組建“廣元路、海棠幼兒園,經二路、川陜路小學,烽火、清姜路中學”教育集團,為“擇校熱”降溫。區上成功引進北京培文優質教育資源,整合長嶺中學、渭濱中學和姜譚高中資源,組建“渭濱領航班”優質教育資源共同體,給優質生源更多選擇。渭濱第一學校與培文集團合作辦學,讓建成即名校在渭濱落地。
“雙減”營造好生態。持續推進“雙減”治理,變革課堂教學,緩解社會焦慮。渭濱區建立了校外培訓社會監督員隊伍,取締無證培訓15起,制止、取締隱形變異培訓行為10起;7所中小學被命名為寶雞市“作業革命示范校”;課后服務、校外培訓機構管理經驗在省市交流。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獲評全國“科創筑夢”助力“雙減”科普行動優秀單位。
“家庭教育”講好“人生第一課”。他們啟動實施渭濱區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項目,舉辦系列家庭教育講座14場,在6所中小學建立家校服務平臺,“線下+線上”同頻共振、協同發力,培訓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200余人,打造渭濱區家校協同育人品牌。渭濱區被授予全國“家庭教育跟蹤指導實驗研究”實驗成果應用示范區稱號。
教育項目 校園變成美麗“新家園”
“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抓項目就是抓民生。我們堅持以教育項目建設為抓手,持續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提質發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按照‘建成即名校’的目標,全視域謀劃、全方位爭取、全過程落實,向上爭、向內挖、向外擴,一批重大教育項目取得節點性突破和實質性成效。”渭濱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昱昕說。
對此,區上把教育項目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組建項目任務清單攻堅隊,疏堵點、解痛點、破難點,畫出“路線圖”、壓實“責任鏈”、按下“快進鍵”,建立“周安排、月調度、季點評、年總結”機制,對項目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近年來,全區累計投資10多億元,從寸土寸金的“白菜心”里,擠出教育建設用地300多畝,新增學位8600多個。接收陜開、寶成、秦機、寶電4所幼兒園,完成教育提升改造項目150多個。總投資6.57億元新建渭濱中學,現代化的辦學條件西北領先。
新建的川陜路小學,采用“名校+”管理,促進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今年,該校又投資450多萬元,建成了西北首家全景式、沉浸式安全教育體驗館。在這里,運用AR、VR技術手段,通過聲、光、電等效果,孩子們可以真切體驗地震等自然災害,學習消防等安全知識。
讓人怦然“新”動的渭濱第一學校,合并寶氮、秦機、鋼管廠三個子校初中部,優化了姜譚地區學校布局。在設計上,體現了“尋學之谷”理念,擁有中小學教學樓、綜合樓、體育場等設施,注入了綠地、水景、庭院等時尚元素;在內涵上,對標國內一流標準,配備實驗室、圖書館、室內體育館等47個功能廳,開通了“云課堂”,實行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全校36個教學班1700多名學生已踏進校園,在知識的海洋里快樂地學習成長。
走進新建的渭濱區職業教育中心姜譚經開區分校,嶄新的教學樓、學生公寓、報告廳、食堂讓人耳目一新,功能齊全的實訓樓、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讓人眼前一亮。該項目總投資1.42億元,新建實訓室13個,新增學位1000個,設置了物聯網技術應用、移動商務、無人機操控與維護、旅游服務與管理四大專業,采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訂單辦學,為培養技能型人才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按照省級示范幼兒園標準建設的渭濱幼兒園正在抓緊施工中,該園占地20畝,可提供優質學位720個,辦園條件全市領先,高標準打造的室內體操館,可助力幼兒開展體操活動。
在大力營建各學段龍頭學校的同時,渭濱區還將目光投向老舊校舍,完成了106棟校舍安全鑒定、40所學校74棟建筑消防設施技術服務,為提質擴優除患排險夯實根基。
一所所學校風景如畫,一間間教室寬敞明亮,一臺臺電腦聯通世界。如今,在渭濱,最漂亮的建筑是學校,最美麗的風景是校園,最完善的設施在校內。
提升質量 擦亮教育名區“金名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體工作事關千家萬戶,事關社會未來,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渭濱區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月平說,“我們將錨定‘教育名區’目標不動搖,緊緊抓住教育改革、教育項目難得機遇,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在教育質量上下功夫、在教學管理上出實招、在教書育人上樹標桿,把學校辦出特色、讓教師教出風格,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教育黨建全面加強。區教體局黨委班子帶頭開展作風建設、改革創新、質量提升、項目突破“四年活動”,開辦機關“紅燭講堂”,弘揚“頭雁育賢、紅燭潤教”機關文化。黨政領導帶頭講、聽、評思政課,開展思政課大練兵,參加省級思政課大賽12人獲獎。建立師德師風建設月報制,處置苗頭線索,守牢紀律紅線。全區9所學校創建為市級黨建示范校。區教體局獲評全市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單位,局機關獲評全市“四優”模范機關,7個單位獲評全市“四好”事業單位,經二路小學、金陵小學黨組織全省獲獎。
“三名”工程樹立標桿。積極實施“名師、名校、名校長”工程,讓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涌現出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涌現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級名師8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4人、省級教學能手136人、省級優秀班主任5人,市級名師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41人、市級教學能手264人,區級名校15所、區級名校長10人、區級名師314人、區級優秀班主任207人、區級教學能手近千名。經二路小學校長白浩成為省骨干校園長培養對象。
素質教育品牌發展。堅持把五育并舉、全面育人抓在經常,落到實處。渭濱中學5名師生,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中獲獎;航天小學5名學生在第十四屆全國青少年模擬飛行錦標賽中獲獎;新民路小學微電影全國獲獎;東四路小學、長嶺中學、渭濱中學“經典誦讀”活動全國獲獎;姜譚高中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示范校、區職教中心社區教育案例全國獲獎,區教體局獲全國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組織獎。
體育工作高位領航。堅持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齊抓共管,品牌推進。經二路小學輸送的運動員王欽,獲第19屆亞運會競走項目金牌;廣元路幼兒園體操隊獲全國蹦床比賽特等獎。開展體育“五進”活動,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渭濱區承辦全省四健會,獲評省級優秀組織單位。軒苑足球隊獲陜西省群眾足球超級聯賽季軍。發揮體育育人的獨特作用,參加全市青少年運動會,區上獲得十二連冠。目前,全區已建成國家級體育傳統校2所、省級體育傳統校5所、市級體育傳統校14所,全國籃球特色校7所、全國足球特色校18所。
站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新起點上,渭濱區教體工作者將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聚焦辦人民群眾滿意教育的主責主業,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為莘莘學子點亮心中明燈、托起未來“夢想”,奮力譜寫渭濱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