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品因其現貨市場的生產和消費具有連續性,連續活躍的期貨合約起到了有益的價格“信號”功能,能夠滿足現貨企業的避險需求。如今,基于期貨價格的基差交易模式在國內能源化工、鐵礦石等貿易中盛行,讓企業點贊的在于遠期價格對企業生產、銷售的指導意義。通過期貨價格信號,企業可以調節供需、引導資源配置,實現了削峰填谷、保障供應,為“保供穩價”提供基礎。
提前反映供需變化
期貨市場發布公開、透明、實時的成交價格,可以容納所有的市場利益相關方及時、充分地表達自身對商品市場的預期觀點。在遠大能源烯烴部總經理戴煜敏看來,期貨市場這一功能“不僅提升了商品流通效率,也避免了現貨交易中常因信息渠道不透明而產生的交易價格差距大的問題”。
以PVC、PE和PP為例,2023年春節后,PMI等宏觀數據亮眼,但是PVC、PE和PP的2305等遠月合約并未上漲,而是延續震蕩下跌走勢。回過頭看,2023年春節后PVC等期貨遠月合約價格走低,提前“發現”了現貨市場的疲軟,并被4—5月份地產、出口等下游需求走弱的現實一一驗證。
2022年6月初,跟蹤國內主要工業品期貨價格走勢的文華工業品指數開始下跌。遠大能源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受美聯儲加息帶來的衰退預期影響,相關市場機構預期大宗商品尤其是工業品價格下跌壓力增加。
“2022年6月,乙二醇期貨價格開始下跌,結合現貨供需面走弱的預期及海外加息等因素,我們預測下半年乙二醇現貨價格會進入下跌趨勢。”戴煜敏表示,公司隨即決定降低乙二醇庫存,在確保下游合約和現貨實際需求的前提下進行賣出套保。而后期市場走勢也驗證了最初的預測,乙二醇價格在2022年下半年下跌600元/噸左右,跌幅30%。
乙二醇期貨2022年下半年提前充分體現了產業供應寬松的邏輯。期貨價格反映遠期市場的預期,有利于行業通過遠期市場的表現提前做好資源配置,使得有限的資源向需求更好、效益更優的環節流動。
“2023年年初,乙二醇社會庫存開始下降,供需結構好轉,但期貨價格一直處于低位,產業提前認識到后續供需形勢,開始提前布局轉產計劃。”戴煜敏介紹,因此,2023年有多套乙二醇裝置利用國內乙烯資源轉而生產效益更好的產品,避免乙二醇生產裝置集中投產導致價格承壓下行。
對此,華融融達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汪貞祥也表示,期貨價格能夠提前反映未來的宏觀經濟和市場供需變化趨勢。以PVC為例,2021年10月,PVC主力合約最高漲至13380元/噸,按此價格估算,生產毛利超過30%,這就引導產業上游快速增加供應,同時企業通過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來鎖定利潤,在平抑價格波動的同時保證行業長期穩定發展。
合理運用期貨價格指導企業貿易與經營
生產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穩定生產,擴大加工差和盈利水平,期貨價格能夠較好引導企業調整生產計劃和管理庫存。
“當期貨價格反映未來上漲預期時,上游企業可以增加生產,以滿足下游需求,下游企業可以增加庫存以應對未來漲價風險。相反,當期貨價格反映未來下跌預期時,上游企業可以適當減少生產,下游企業可以適當降低庫存,以避免庫存積壓和貶值。”汪貞祥說。
實際上,期貨價格走勢可以為企業銷售和定價策略提供指引。國貿化工總經理陳韜表示,當期貨價格上漲時,企業可以通過套保鎖定采購原料或銷售產品的基本價格,隨后適時提高產品售價以保持利潤水平。相反,當期貨價格下跌時,企業同樣可以輔以套保手段,提前鎖定加工利潤,降低產品售價以增加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在成熟的期貨市場,除主力合約外,其他月份合約價格也能夠有效發揮價格發現功能,不同的價差體現出不同月份現貨交易的預期。
春節期間,化工貿易商往往通過冬儲的方式作為產業“蓄水池”,承接淡季壓力。2023年春節前,嘉悅物產基于自身的銷售規模和供應商的庫存管理需求,建立了一定規模的PVC庫存。“2023年1月30日當周,PVC期貨2305合約從6690元/噸下跌至6226元/噸,同時5月和9月合約價差快速走弱。”嘉悅集團浙江中菁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葉辰表示,基于期貨市場提供的多期限合約價格及其價差走勢,嘉悅物產判斷短期內PVC價格走低,于是及時調整策略,加大銷售,主動降庫,并通過期貨套保對沖價格風險。
“企業應密切關注期貨市場,抓住價格‘信號’,結合自身的生產經營需求和市場環境,合理運用期貨價格指導生產經營、銷售和庫存管理,以實現風險控制。”陳韜如是說。
用期貨定價漸成氣候
據獲悉,期貨價格信號不僅可以引導資源配置,更可以直接用作價格參考。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宗工業品貿易開始采用“期貨價格+升貼水”的基差貿易方式來定價。2023年,華東等主要消費區約50%的塑化商品貿易參照大商所期貨價格開展基差定價。在國內港口鐵礦石貿易中,基差貿易模式占2023年鐵礦石人民幣港口貿易總量的10%—15%,行業內約30家龍頭貿易企業已應用基差貿易模式。在港口現貨貿易最為活躍的山東地區,鐵礦石PB粉通過基差貿易定價的比例超過60%。
隨著期貨市場與現貨貿易的加速融合,一些期現結合應用也不斷嵌入現貨貿易習慣中。例如,在國內聚丙烯、聚乙烯等貿易中存在一口價和均價兩種定價方式,其中現貨貿易主要采用一口價定價模式,而部分上游企業與其長期優質客戶會采用周度或月度均價定價模式,這兩種定價模式均會參考大商所期貨價格。
“相關上游企業與下游協議客戶會采用月均價結算模式,先根據大連期貨盤面價格、市場庫存情況等確定每日價格進行初步結算,在周度或月度結束時再根據周期內每日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最終核算,差額多退少補。”相關產業人士同時表示,鑒于三個化工品國內現貨貿易常參考大連期貨盤面價格,希望能夠推動月均價期貨上市,為國內上游企業提供均價計價參考,滿足中下游企業均價套保需求。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