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能夠迅速捕捉和反映市場變化,向全社會公開提供有質量的價格信號,被視作實體經濟和現貨市場的“晴雨表”,對企業安排生產經營具有指導意義。
全面客觀看待期貨價格發現功能
期貨市場的交易主體包括以管理風險為目的的產業企業以及相關套利交易者、投機交易者等。他們在參與期貨交易時,立足自身風險管理或盈利需求,在收集和分析市場信息、研判未來供需關系后決定交易方向和價格。因此,這樣交易出來的價格自然包含了對遠期市場供需關系、市場預期等因素。
在市場人士看來,期貨功能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不同的主體觀察期貨功能的角度不同。參與期貨市場的實體企業往往關注期現基差,基差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套保、點價效果。即便是未參與期貨的企業,也關注不同月份價格、基差變化,作為定價參考。套利交易者和投機交易者更關注絕對價格、月間價差等波動,以判斷交易方向。宏觀管理部門關注期貨絕對價格,作為觀察產業走勢、制定政策措施的輔助參考。
不同的主體關注視角不同,如何理解功能發揮好壞、如何看待期現價格關系等也觀點不一。例如,有觀點認為,既然期貨市場能發現遠期價格,現貨價格未來就應該按照當前看到的遠期合約價格方向運行。
市場人士認為,這種觀點雖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期貨市場發現遠期價格的作用,但仍失之偏頗,未能全面、動態地審視期貨功能。期貨價格更多是立足當前市場信息對未來供需和價格的合理預期。價格發現功能本質上是融入現貨、不斷尋找價格的動態過程。隨著時間推移,市場供需和預期不斷變化,期貨價格也在不斷地貼近現貨變化進行自我調整,依靠交割機制在交割時實現同步。對市場而言,期貨價格不必然是未來現貨銷售價格。對鎖定期貨價格的企業而言,期貨價格就是真實的現貨銷售價格。
還有觀點認為,在發現價格的作用下,期現市場價格應該始終保持一致性,不應該出現期現價格走勢“背離”的情況。實際上,期貨市場提供了遠近不同月份的合約價格,影響商品近期和遠期價格走勢的因素不同,近期價格更多受當前供需及庫存影響,遠期價格則更多包括季節性、周期性規律和市場預期等因素。在不同因素、預期的影響下,近期和遠期價格走勢不同是正常的,不能簡單地通過對比眼下的現貨價格和遠期的期貨價格走勢來論證期貨功能發揮與否。
例如,2023年10月,河南生豬出欄價格從15.91元/千克跌至13.65元/千克,跌幅14%,但同期生豬期貨2401合約從16040元/噸漲至16265元/噸,漲幅1.4%,看似走出了與現貨方向相反的行情。究其原因,2023年10月的生豬現貨價格反映的是即期價格,當時生豬市場供應充足,出欄量有所增加,而需求端相對穩定,即期價格承壓下跌合理反映了供需關系。而生豬期貨2401合約反映的是2024年1月價格,春節前豬肉需求明顯增長,豬價上行符合歷史規律和市場預期,帶動2401合約上漲。實際上,更貼近即期現貨行情的近月2311合約在2023年10月下跌12%,與現貨走勢基本一致。市場人士認為,這足以表明,生豬期貨不僅沒有“背離”現貨,反而有效發揮功能,向市場發出有效的多期限價格信號。
國內主要期貨品種與現貨保持較好的價格關聯度
期現價格相關性是衡量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發揮情況的重要指標。據了解,長期以來,國內主要期貨品種與現貨保持較好的價格關聯度。以大商所為例,2023年大商所主要品種期現價格相關性保持在90%以上,玉米、聚氯乙烯、苯乙烯等品種更是在95%以上。
市場人士認為,國內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有效發揮,具有三方面積極作用:
一是為市場主體提供可參考的信號指引。期貨市場能夠反映基于當前供需變化對未來作出的合理預期,這些信息通過期貨價格漲跌、遠近月價差結構等方式反映出來,可以作為觀察遠期商品供需和市場信息的窗口。
二是為交易者尤其是產業企業提供可交易的有效價格。與通過采集、評估得出的現貨指數不同,期貨價格是大量真金白銀交易出來的結果,可以用來做套期保值交易。基于期現價格相關性強的特點,企業開展與現貨方向相反的期貨交易可以有效對沖風險。
三是為現貨貿易提供可利用的定價基準。采用公開集中競價得出的期貨價格具有公允性和權威性,利用期貨價格定價可以避免以往“一對一”討價還價時信息不對稱等情況,降低違約風險。目前,期貨價格加升貼水的定價體系已成為國內油脂油料、能源化工、有色金屬等貿易的主流,相關產業鏈企業通過期貨、期權工具應用有效提升了風險管理能力,創造了具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完善風控、產業參與是功能發揮的重要前提
在市場人士看來,價格發現功能有效發揮需要具備適宜的條件和土壤,包括科學的合約規則和交易機制、完善的市場結構、充足的流動性、貼近標的市場的合約規則設計等。交易所切實維護“三公”原則,建立平穩有效的市場運行機制,是價格發現功能發揮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打鐵還要自身硬”。近年來,期貨交易所堅持監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現貨價格波動加大的背景下,持續加強市場監管和風險防控,適時采取提高保證金和手續費標準、實施交易限額和持倉限額等風控措施,既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同時也為保障期貨價格信號有效和相對穩定、提升價格發現功能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期貨市場功能發揮離不開“核心力量”,實體產業的充分參與對發揮市場功能尤為重要。根據交易所數據,2023年,大商所全市場產業持倉占比達33%,同比提高了3個百分點,在玉米、豆粕等發展較早、期現結合程度高的期貨品種上,產業持倉占比突破40%。近年來,交易所將提升產業參與度作為工作重心,不斷加大市場培育、宣傳和拓展力度,著力解決產業參與的各項難題。實體產業參與期貨市場,既可以利用期貨功能對沖價格風險,帶動產業鏈整體風險管理,又可以促進期貨市場更平穩運行和功能發揮。
產業充分參與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例如,在糧油板塊,目前國內大型油脂壓榨企業90%以上的豆粕、60%~70%的豆油和棕櫚油采用“大商所期貨價格+基差”的定價模式,企業在基差點價業務中同步進行期貨套保,在實現風險轉移的同時,促進了期貨價格更貼近現貨貿易。
再如,實物交割是我國商品期貨市場的基礎制度,可以保障期現價格有效收斂。而實體企業具有較強現貨采購和接貨處理能力,通過設置交割庫和參與交割等方式完成遠期實物交收,可擴大可交割資源和交割范圍,維護交割平穩開展。
市場人士表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在市場運行質效、產業參與和影響力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不同產品板塊的產業參與程度存在差異,市場結構仍有優化空間。要進一步發揮期貨功能、提高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既要持續提升市場運行質量,也需要繼續深化期現融合,提升實體產業在期貨市場的參與度。希望交易所、期貨經營機構加大市場培育和支持力度,引導實體產業在期貨市場中更好地發揮定價主導作用。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