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屆中國—東盟視聽周重要活動之一的中國—東盟微短劇創作與傳播交流會在廣西南寧青秀區舉辦。活動以“聚微芒 匯精品”為主題聚焦微短劇“東盟出海”,旨在聚合中國和東盟國家各方微短劇制作傳播資源,共同探討微短劇國際內容制作、分發、市場運營等合作模式,分享中國微短劇發展紅利,實現共同發展。
這一活動由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共同主辦,中共南寧市委宣傳部支持,中共南寧市青秀區委員會、南寧市青秀區人民政府等共同承辦。
圖為中國—東盟微短劇創作與傳播交流會活動現場
近年來,中國的微短劇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微短劇在海外市場中的份額達80%以上,涌現了楓葉互動ReelShort、安悅網絡FlexTV、點眾科技DramaBox等國際化微短劇平臺。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預計5年內規模有望突破千萬。橫向對比,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549.15億元,美國電影行業總收入650億元,微短劇體量已達中國電影市場七成,美國電影市場近六成。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燕旎在致辭中說,今年廣電總局將首次舉辦國際微短劇大賽,鼓勵面向國際受眾的微短劇精品創作和傳播;廣電總局國際司積極推動將微短劇納入相關國際節展評優評獎和國際傳播項目支持。
她建議,中國和東盟國家各方應深化內容合作,發揮各自的創意、人才、渠道、產業等優勢,打造微短劇合拍精品;加強平臺搭建,發揮中國—東盟視聽周等品牌活動橋梁紐帶作用,為雙方視聽產業開展經驗交流、洽談合作發揮積極作用;拓展產業深度合作,探討微短劇與文旅、跨境電商等跨界合作,構建互利共贏的可持續模式;強化技術賦能,進一步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創新微短劇生產和傳播方式,提升用戶體驗,推動資源跨平臺互換及共享。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一級巡視員董年初建議要“造船出海”拓展國際市場,要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視聽周這一平臺,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對接和交流。同時,要“包羅萬象”推動融合發展,繼續深入實施“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拓展和豐富文旅融合模式;實施“跟著微短劇來學法”等“微短劇+”系列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的積極作用。
今年以來,廣西制作的《探火者》《孤單旅行團》《濱海如夢令》等微短劇獲得廣電總局推優扶持并火熱出圈,微短劇“出海”名片正在加快形成。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陸正寧說,廣西將實施中國—東盟合拍計劃,開展“潮起八桂·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建設中國—東盟國際化通用融合傳播平臺,開設微短劇備案綠色通道,在審核審批、評獎評優等方面對微短劇制作機構給予支持。
他建議,與各方共同開展中國—東盟微短劇合拍計劃,以微短劇的形式講好中國—東盟睦鄰友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故事;建立中國—東盟微短劇孵化基地,搭建微短劇聯盟服務平臺,開展微短劇等新業態內容審核、拍攝、譯配等一站式服務,匯聚國內微短劇作品在東盟國家落地發行,推動微短劇從“本地化國內短劇”向“針對海外市場進行創作”轉型;與各方共同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特別是通過AIGC技術賦能優秀地方原創IP,實現“微短劇+新科技”在區域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直播電商等領域合作的創新實踐。
交流會現場舉辦多場專業領域研討,微短劇行業專家們圍繞“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微短劇海外傳播推介”“面對面:打造中國—東盟爆款微短劇”“微短劇投融資推介”等內容深入探討與交流;交流會現場還開設了“中國—東盟微短劇”市集,為廣西山海星辰傳媒集團、亞洲電視(ATV)、杭州容量互娛科技有限公司、天橋短劇等企業設置標準展位,為出品方、平臺機構、編輯和用戶打造一個線下交流平臺。
青秀區轄區內集都市風情、自然風景、東盟特色于一體,具備優良的拍攝、制作、宣發等發展條件,現有抖音廣西分公司、廣西山海星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南寧市多優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騎士)等國內頭部企業分部相繼落戶青秀,并吸引了多個影視機構或企業聚集青秀。通過本次交流會的舉辦,青秀區將聚合多方微短劇制作傳播資源,未來將進一步探索視聽產品與青秀文旅、鄉村振興、媒體融合等產業跨界共贏。
周培金在現場發表主題演講。李嘉瑋 攝
廣西山海星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培金介紹,公司是以翻譯的形式將拍攝制作好的微短劇輸送到東盟國家進行播放,南寧有很多東盟的留學生和小語種人才,對東盟國家的文化也更為熟悉,將有助于公司開發更多適合東盟市場的短劇。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