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0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天津市調水超100億立方米。天津市16個行政區中,15個用上了南水北調水,1300多萬人受益。源源不斷的南水北調水,極大優化了天津市供水格局,有效緩解了水資源短缺局面,供水保證率顯著提高。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干線和天津市內配套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實現同步通水,有力地保障了天津全市供水安全,極大地優化了水資源配置格局,帶動了天津市水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成為繼引灤入津工程之后,天津又一條城市供水生命線。
天津市全面建成以南水北調向中心城區供水工程、濱海新區供水工程為代表的引江供水工程體系,實現引江、引灤雙水源保障,提高了城鎮自來水品質;實施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通過建設集中供水廠、新擴建水廠、新建和改造配水廠、鋪設輸配水管網等措施,逐步用引江、引灤外調水替代農村地下水源,徹底解決部分農村供水飲水型氟超標問題,提升了2817個村、286.8萬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引江通水以來,引江原水水質常規監測24項指標始終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農村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93%以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天津市提供生活、生產用水,有效置換出長期被擠占的生態用水,為天津市改善水生態環境創造了條件。自2016年起,天津市實施對海河、子牙河、北運河等中心城區重點河道的常態化補水,海河等重點河道水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提升。天津市堅持先節水后調水的原則,充分發揮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建成重點用水戶在線監測平臺和取用水管理信息系統平臺,非農業取水項目和大中型灌區取水口實現計量全覆蓋,地表水50萬立方米以上、地下水5萬立方米以上取水項目在線監測率達到86%。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建成節水型企業(單位)1963個、節水型居民小區1800余個,全市16個區全部完成了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