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國債期貨集體收漲。其中,30年期主力合約漲0.89%,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5%,均創新高?,F貨市場方面,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最低達到2.1575%,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盤中一度下行至2.03%。
有分析人士認為,8月,通脹、金融以及經濟數據均偏弱,市場對于基本面弱修復的預期延續,在風險偏好較低的環境下,債市走強存在支撐。不過,市場進入高位之后,債市整體情緒比較敏感,后續債市波動可能顯著增大。
多因素推動債市走強
節前密集發布的一些宏觀數據,可能是近期債券市場持續走強的核心驅動力。
國家統計局9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受高溫多雨天氣等因素影響,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擴大至0.4%,環比季節性上漲。
9月13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9000億元,同比少增4600億元;8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30298億元,同比少增981億元。8月末,廣義貨幣(M_[2])同比增長6.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狹義貨幣(M_[1])同比下降7.3%,降幅較上月末擴大0.7個百分點,M_[2]-M_[1]剪刀差走闊至13.6%,創1996年6月以來新高。8月,M_[1]同比增速為-7.3%,錄得有統計以來新低,且已連續5個月為負。
“M_[1]、M_[2]同比均受到叫?!止べN息’存款以及信貸擴張偏弱的影響。整體來看,企業和居民信貸均持續低位,實體融資意愿仍然偏弱,中期來看貨幣政策仍需繼續寬松?!比A鑫證券分析師羅云峰表示。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8月,通脹、金融以及經濟數據發布后,市場對于基本面弱修復的預期延續,在風險偏好較低的環境下,債市走強存在支撐?!?/p>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部門總監馮琳也表示,8月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幅度顯著擴大,1~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逾3萬億元,這會增加銀行配債需求,并對市場預期產生重要影響。
“經濟處于修復期,各項經濟數據有待整固,基本面決定債市趨勢得以延續;而在對短期財政擴張政策的擔憂短暫解除后,債市利多因素相對占優,在突破前期監管調控點位后未受到打壓,進一步引發市場走強?!比A金證券研究所固收高級分析師牛逸表示。
看多情緒仍然旺盛
整體而言,債市做多的情緒仍然旺盛。對于后市,交易員和分析師都保持比較樂觀的一致預期。
“從交易的角度而言,音樂停止之前,我們不會放棄跳舞。大多數機構對于債券特別是長債的需求仍然強烈,我們也認為收益率下行具備基本面的支持?!鄙虾R患彝顿Y機構的固定收益業務負責人表示。
明明認為,往后看,經濟基本面數據修復斜率抬升可能需要更多穩增長政策信號,而政策成效體現在數據上需要更多的時間,債市基本面環境或長期較好。情緒上,股債“蹺蹺板”對近期的行情存在一定提振,但并非債市走強的主線,考慮到權益市場走勢相對順周期,未來行情反轉引起債市回調的空間可能相對有限。
政策面上,央行維持斜向上收益率曲線的目標短期并未變化,結合這一輪干預措施對市場利率引導的成效,新的調控手段可能在醞釀中;長期來看,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尚未改變,支持實體經濟需要實際利率的進一步下行,長債利率中樞下行的方向仍然較為明確。
馮琳也認為,目前市場對于基本面偏弱的預期較為一致,同時貨幣政策將延續穩增長取向,繼續支撐降準降息預期。只要基本面預期偏弱、貨幣政策維持寬松、廣譜利率趨于下行等因素不發生逆轉,長端利率走勢的趨勢性轉向風險就不大。
也有一些觀點比較謹慎。牛逸就表示,從基本面出發,今年以來經濟數據整體仍在歷史波動范圍內。當前,長短端利率對于政策空間的定價較為充分,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在不斷累積增多,如果后續政策不及預期,債市可能會出現回調。
不過,他也表示,經濟內生性的趨勢短期內很難逆轉,加上監管對于市場穩定性的調控手段進一步細化,即使出現回調,幅度可能也較為有限。
債市情緒更加敏感
“從交易的角度來說,市場預期比較一致的時候,風險也可能會比較高。”前述投資機構的固定收益業務負責人坦言,當前債市確實進入了比較復雜的階段,市場各方情緒都比較敏感,“如果只一心想著做多,風險會很大”。
“就短期來看,債市也面臨一些風險因素,主要是在長債利率創下新低后,后續央行對長債利率的調控以及機構止盈可能會引發債市回調,這意味著后期債市波動風險正在加大。”馮琳表示。
她認為,在市場已提前定價寬松預期的情況下,若后續降準降息落地,債市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止盈壓力。另外,盡管9月人大常委會未提及財政工具,債市對財政政策加碼的擔憂暫緩,但內需不足對財政政策加力的訴求較強,后續增量政策出臺也會對債市造成一定擾動。
牛逸也表示,當前的債券利率和經濟基本面并不完全匹配,同時長端利率過低缺乏正向激勵。部分機構資產和負債端存在不匹配,一旦利率波動較大會出現大幅虧損,其中既包括中小銀行一類自營機構,也包括理財產品凈值化后的個人投資者。當市場參與者一致預期過于一致,一旦市場趨勢形成反轉,交易過于擁擠就會產生踩踏,發生“債券折價-凈值下跌-贖回”的負反饋。
事實上,上個月市場已經給投資者提了醒。8月初,在大行賣債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債券市場整體回調,隨后引發機構預防性贖回,債市出現了一波短暫的“贖回潮”,帶動信用債拋售,導致8月信用債持續調整。僅8月12日,債基就大幅凈贖回59.66億元,在隨后的兩周多內累計凈贖回規模近200億元。
“回顧8月末債市經歷的一輪小‘贖回潮’,不難發現當前債市情緒相對脆弱?!泵髅鞅硎荆?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一方面,需要關注后續基本面數據,在市場預期普遍偏差的環境下,若出現超預期改善的情況,利率也可能經歷較大的調整;另一方面,央行干預措施暫緩并不意味著放棄對于收益率曲線形態的干預,需要關注后續潛在的新政策工具落地的可能性。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