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復興面臨4萬億日元(約合1973億元人民幣)缺口。”19日,《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網站以此為題在醒目位置刊登文章,聚焦該國半導體發展面臨的挑戰。9月底自民黨總裁選舉后該國將迎來新首相。這篇報道提出:下一任日本首相需要具備實現半導體復興的領導能力。
文章稱,世界各國正大力扶持半導體,曾經是半導體排頭兵的日本也提出復興方針,由政治、政府和企業展開合作,以實現最先進邏輯(運算用)半導體的國產化為目標,成立了Rapidus。日本半導體要在國際競爭中生存,政治、政府和企業必須齊心進行合作。
眼下,正在北海道千歲市建設的工廠外觀工程將于10月完成,并開始運入設備。要使工廠在2025年4月投產,Rapidus需要融資約1萬億日元用于購買設備等。Rapidus有望最早在2024年內從出資企業那里融資約1000億日元,并制定了通過銀行貸款和日本政府的資助來填補資金缺口的愿景,但籌資計劃能否像預期的那樣推進仍無法預測。
向Rapidus出資的企業的一位高管表示,在不清楚試制品的性能和客戶開拓前景的階段,不可能出資數百億日元。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一名官員則表示:“若沒有民間資金參與,將很難提供支援”。日媒稱,Rapidus的融資談判陷入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體現出日本缺少能引領政府和企業共同推進半導體復興的領袖。
日經中文網報道稱, Rapidus在獲得政府支持后,終于開始建設工廠,但距離量產最尖端半導體到2030年代實現1萬億日元銷售額的目標,還只是剛剛起步。據估算,實現量產所需的資金,加上之前已籌集的1萬億日元,共需4萬億日元。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