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門店關閉近千家、營收下滑的絕味食品開始賣奶茶了。目前絕味食品已開始在長沙市4家門店推出奶茶業務,上新“絕味奶茶”。根據上述人士的說法,絕味食品奶茶業務目前只是試營業,還在試點當中。眼下絕味食品正面臨業績增長壓力和門店轉型難題,探索奶茶業務被認為是絕味食品尋找新增量的嘗試。不過,絕味食品一頭扎進的奶茶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頭部企業牢牢占據市場份額,絕味食品想在紅海中尋找增量可能有點難。
絕味奶茶7元一杯
“奶茶業務就這兩個月開始的,暫時還是試營業。”部分長沙市絕味門店的點單頁面新增了一欄“絕味奶茶”。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絕味食品確實已經推出奶茶業務,當前上線門店只有長沙東慶街店、長沙撈刀河店、長沙中交公園店、長沙文藝路口店這4家。“目前還在試點當中,后面能否推廣到北京等城市還不確定。”該工作人員表示。
從小程序上看到,絕味食品的奶茶業務只有兩款產品,分別為紅豆布丁奶茶和椰椰爆珠奶綠,售價均為7元/杯。兩款產品在東慶街門店的銷量分別是月售60杯和77杯,在長沙文藝路口店的銷量分別是月售132杯和131杯。
對于絕味食品跨界賣奶茶,消費者的反應不一。在社交平臺上,有消費者表示,“奶茶更便宜,現在買不起鹵味了,但還買得起奶茶”“絕味出奶茶,會是鴨脖味的嗎”“為什么擠這個賽道,應該又只是噱頭”……
在業內看來,絕味食品跨界進軍奶茶,是看準了茶飲行業的火熱。奶茶作為高頻次消費品,能增強顧客黏性,而且茶飲能與鹵味形成產品搭配,可以組合營銷。但也有專家不看好此次跨界,認為在如今奶茶行業的激烈競爭下,留給絕味食品的機會已經不多。
“絕味食品近年來的整體表現相對平淡,在其他投資領域也同樣未能取得顯著的成績。面對奶茶市場的火熱,絕味食品有意進入,但目前看來,機會也是微乎其微。奶茶行業的競爭已經極為激烈,市場主要被頭部企業所占據,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絕味食品想在奶茶市場取得成功,將面臨不小的挑戰。”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尋找新增量
賣奶茶,絕味食品或許有更多思考,畢竟眼下其正面臨業績下滑和門店轉型壓力。
財報數據顯示,絕味食品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4億元,同比下降9.73%;凈利潤為2.96億元,同比增長22.2%。絕味食品方面表示,銷量下降是公司營收下滑的原因之一。此外,截至2024年6月底,絕味食品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相較2023年底門店數量減少了981家。這樣的業績表現,被業界認為,推出奶茶業務是絕味食品尋找增長的一步新嘗試。
今年上半年,隨著鹵味門店經營壓力增加、單店收入減少,包括絕味食品在內的鹵味品牌們紛紛開始調整門店戰略。絕味食品在半年報中明確表示,“伴隨著宏觀需求和消費環境的轉變,公司從跑馬圈地式的開店策略轉向精耕細作,將提升單店營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為首要任務,根據不同市場的實際情況調整門店,與加盟商共渡難關”。
如此之下,在門店試水奶茶,是否為絕味食品接下來調整門店經營模式、探索門店轉型的動作之一,成為業內關注點。針對這些問題及門店改革舉措相關情況,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絕味食品從鹵味跨界到奶茶,這一舉措確實大膽。雖然絕味食品在全國有大量門店,但在消費者心智中,絕味品牌長久以來等于鹵味,突然推出奶茶,難免讓消費者感到意外或不好接受。這種認知上的反差可能會成為其發展奶茶業務的阻礙之一。而且奶茶行業競爭極為激烈,專業奶茶品牌眾多,消費者在選擇奶茶時往往更傾向于那些專業品牌,其口味、品質和品牌形象都經過了長時間的市場考驗。絕味食品在這一領域并沒有優勢可言。
詹軍豪認為,絕味食品上半年門店關閉近千家且出現營收下滑,此時賣奶茶確實像是在尋找新的增長路徑。但絕味食品進軍奶茶行業面臨諸多困難,首先就是要打破消費者的固有認知,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進行市場推廣。其次在奶茶產品的研發、制作和供應鏈管理上,絕味食品也缺乏經驗,可能難以與專業品牌抗衡。再者,奶茶市場現在已經高度飽和,新進入者很難迅速搶占市場份額。雖然現在可能會有一小部分消費者出于嘗鮮心理購買絕味的奶茶,但長久來看,這對絕味食品營收的提升恐怕作用有限。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