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延安訊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近年來,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林長制工作,始終深耕自身、向陽而生,把全面推行林長制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作為扛起生態保護責任的關鍵舉措、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聚焦“管綠、增綠、護綠、用綠”,全面推動林長制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全面建立全市林長制體系。著力構建上下銜接的組織體系,職責明確的責任體系,保障有力的制度體系。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總林長,設立市縣鎮村四級林長 8000 余名,13個縣(市、區)依托林業主管部門、97 個鎮依托鎮林業工作站或黨委政府辦公室設立了林長制辦公室,落實專人負責。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確定和建立林長責任區及矢量數據庫,將監管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
全面深化部門協同合作。堅持以林長制為統領,先后與檢察院、公安局、法院等部門建立“林長+檢察長、警長、法官”協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會商研判、聯合執法、行刑銜接,通過召開全市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聯席會議,開展“清風行動”“網盾行動”等專項行動,有力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推進涉林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生態損害賠償和受損生態修復。
全面夯實源頭治理基礎。加強林長辦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參謀助手和統籌協調作用,實現部門間橫向協作配合到位、系統內上下對接高效順暢。大力開展林業站標準化建設,目前已建成全國標準化林業站 17 個。建立“一長(村級林長)一員(護林員)”網格化管理體系,持續推進生態護林員規范化管理,確保涉林違法行為及時發現、迅速報告、規范處置。
不斷完善督查考核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印發了《延安市林長制目標責任評價方案(試行)》,將國土綠化、林草資源保護管理、自然保護地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林草災害防控等重點工作納入考評范圍,不斷優化考核指標體系,從嚴實施考核。強化日常督導檢查,精準查找問題,推動問題整改。
綠色家底更加厚實。搶抓“三北”六期建設重大機遇,扎實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森林覆蓋率達48.07%,植被覆蓋度達 81.3%,延安成為陜北地區林草資源最富集的區域,森林防風固沙等作用日益凸顯,寶塔“山青”、延河“水凈”、圣地“天藍”、城鄉“宜居”成為延安生態建設的縮影。
資源管護更加嚴格。印發《關于加強林草資源保護管理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九條措施》等文件,推行臨時占用林草地“容缺受理”,積極引導建設單位集約節約使用林地草地。
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全市陸生野生動物達 264 種,子午嶺華北豹、黃龍山褐馬雞和宜川原麝等旗艦物種種群數量和棲息地范圍不斷增加和擴張。
災害防控更加牢靠。森林草原防火態勢保持平穩,全市連續 23 年未發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7 次蟬聯“全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進單位”(每 3 年評選一次)。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四率”全部達標,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未傳入我市。編發《延安市突發陸生野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強化巡查監測,全市未發生野生動物疫病疫情。
下一步,延安市委、市政府將按照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繪就的宏偉藍圖,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搶抓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等重大機遇,認真落實新時代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堅持以林長制為抓手,推動林草重點工作提質量、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