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行研究院在其最新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中分析了存款利率下調將向帶來的連鎖反應。
報告指出,自2024年7月底央行啟動新一輪降息政策以來,多家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市場呈現出以下特征:一是各類機構存款利率普遍下降。國有大行在7月25日率先降息,隨后在7月29日,更多全國股份制銀行跟進。進入8月,上海銀行、蘇州銀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等地方性中小銀行也相繼下調了存款利率,目前存款利率下調已成為普遍趨勢。二是本次利率下調具有非對稱性,中長期存款利率降幅更為顯著。目前,多數銀行將一年期及以下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調了0.1個百分點,而兩年、三年定期存款的下調幅度則普遍達到了0.2個百分點,長期利率的下調幅度更大。降息后,18家國有大行和全國股份制銀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普遍低于2%,僅有極少數銀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仍在2%以上。三是存款利率的降幅大于貸款端的降幅。根據7月央行的降息安排,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LPR均下降了10個基點,這低于銀行中長期存款利率20個基點的降幅,這是本輪存款利率調降與前幾次最大的不同之處。
報告進一步指出,存款利率的下調既是商業銀行應對凈息差收窄的必然選擇,也是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有效發揮的體現。此次存款利率的下調有助于緩解銀行存款定期化、長期化帶來的負債成本壓力,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從而為銀行擴大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創造良好的條件,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從最新數據來看,2024年二季度,商業銀行的凈息差為1.54%,與一季度持平,但凈息差收窄的壓力依然較大。
同時,報告還分析了存款利率下調對居民儲蓄投資行為的長期連鎖反應。一方面,部分存款可能會流向中小金融機構。當前,個別中小銀行的三年期存款利率仍有接近3%的產品。但考慮到便捷性、穩定性等因素,存款轉移的規模并不會太大。另一方面,部分存款也可能流向理財市場,資管行業的發展將面臨新的變局。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6月末,銀行理財子的規模為28.52萬億元,相比2023年末增長了6.42%。預計在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仍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報告強調,在利率下行、股市波動加大、債市高位運行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把握居民儲蓄投資行為的新變化將成為資管行業的新課題。銀行需要在兼顧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
(來源: 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