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以舊換新”政策助力假日消費升溫。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前三天,全國有104.55萬名消費者購買“以舊換新”8大類家電產品154.61萬臺,銷售額達到73.57億元。這得益于今年4月份商務部、發改委、工信部等14部門聯合發布的《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聚焦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部署做好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相關政策舉措涉及財稅、金融等多個領域。
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是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有力舉措。我國相繼出臺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大力推進“以舊換新”行動,在促進資源有效循環利用的同時,也在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了穩增長的重要作用。當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顯效。今年前8個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同比增長42.4%;前7個月,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3%。
現階段,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的背景下,消費品“以舊換新”仍面臨一些難點痛點,消費者“不愿換”“不敢換”“不便換”問題突出。如消費者存在認知誤區,認為換掉能用的家電是一種浪費;二手車輛交易平臺報價不一,交易服務費不合理;舊家具家電回收品種少、回收價格不透明、回收利用價值低等頑疾依然存在,影響著辭“舊”迎“新”的消費意愿,以及“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地。未來,要打好組合拳,持續激發消費潛能,擴大消費規模,提升消費質量,不斷增強消費者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培育新型消費觀,破解“不愿換”難題。引導消費者正確處理好節約與消費的關系。節約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提倡節約并非意味著不消費,而是更加強調資源的高效利用。要大力倡導以綠色、健康、智能等為代表的新型消費理念,逐步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推動社會公眾科學合理消費。引導消費者正確處理好使用壽命與安全使用年限的關系。廣泛宣傳超期服役消費品所帶來的高能耗環保問題和潛在安全隱患,主動推廣“以舊換新”的年限建議,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持續強化標準牽引,破解“不敢換”難題。綜合考慮企業和消費者的承受能力與接受程度,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先進性、有效性和適用性,做好新舊標準轉換銜接與平穩過渡。如加快推進汽車行業標準的升級轉型,加速家電產品標準的迭代更新,加強家居產品標準的示范引領,提高新興消費領域的標準供應,讓更多節能、環保、智能的高質量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積極推進綠色產品認證和標識體系建設,優化智能家電等高端品質認證制度;優化消費品質量與安全監管機制,提升產品質量監管效能;持續推進重點消費品的質量調查,增強缺陷產品召回力度。
積極完善回收服務體系,破解“不便換”難題。創新回收模式。鼓勵發展“互聯網+”“以車代庫”等新型模式,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媒介開展網上預約、上門回收等“一站式”服務,推動專業化、規范化回收服務進街道、進社區、進村莊。推進回收網點和集中儲運點建設,將廢舊家電家具等回收網點納入便民地圖,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設置“家裝便民服務點”,扎實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健全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等標準,鼓勵發展二手回收業務,擴大二手交易規模,規范二手交易行為,實現“閑置有價值,消費不浪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