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商洛訊 今年的洛南縣街道上,一輛輛身貼大紅“囍”字的公交車,行駛在商洛市洛南縣城關、景村、石坡等城鄉之間,以乘坐公交車迎親方式已成為商洛市洛南縣年輕人追求的時尚,這種婚禮一切從簡,彩禮不要大數額,婚房裝飾、待客宴席不鋪張的現象已在洛南蔚然成風。
今年以來,商洛市洛南縣堅持把“厚葬薄養、天價彩禮、隨禮泛濫、建房攀比”四種陋習治理作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加快推進移風易俗的有力抓手,健全“四項機制”、突出“四個引領”、聚焦“四個目標”,引導群眾革除陳規陋習,推動形成良好鄉風。
建章立制,為干部群眾“立規矩”
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洛南縣印發《洛南推進“厚葬薄養天價彩禮隨禮泛濫建房攀比”專項整治方案》,建立健全組織機制、“144”治理機制、宣傳引導機制、督查指導四項機制,不斷加大陳規陋習治理,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形成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
今年以來,洛南縣將陋習治理列為全縣“一號工程”,堅持“三級書記”抓落實,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實行30個縣級領導分片包抓機制,印發工作方案,明確治理重點、治理標準、治理方法、治理步驟、治理時限,層層召開動員會,上下聯動、城鄉一體推進陋習治理。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進”原則,9月底前在247個村全域推進。各村社區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制定契合實際的1個村規民約、4種陋習治理標準、4種陋習管理辦法,劃定“人情上限”,規定“操辦紅線”,落實“責任底線”。采取群眾會、院落會等方式,廣泛宣傳陋習治理標準,開設《陋習治理》專欄,集中“點贊”移風易俗,“吐槽”大操大辦,形成褒揚新風良俗、反對陳規陋習氛圍。同時,將陋習治理工作納入各鎮辦、各部門意識形態、文明創建、文明實踐考核之中,列入全縣重點督查范圍,堅持“月督查、季通報、年考評”,穩步推進陳規陋習治理。
今年以來,全縣共開展“陋習治理大家談”20余期,發放倡議書、口袋書等1.8萬余份,開展專項督查5次。
示范引領,服務群眾“全方位”
4月7日傍晚,城關街道羅坡村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駐村第一書記來到一位去世老人的靈堂前,代表村上和駐村單位前來吊唁,并倡導白事簡辦、不請樂隊,推行“一家辦事全村幫忙”模式,推廣“公益喇叭”服務。
5月9日,在石坡鎮新華村了解到,該村組建13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積極推行“菜單式”服務,對凡按標準執行的由村級宴席服務隊免費上門服務,對實行“零彩禮或低彩禮”的,由村里聘請宴席廚師無償服務,為群眾免費設計建房戶型圖紙。
“小李簡辦父親喪事,開了個好頭。老規矩一改,厚養薄葬、文明嫁娶的新風將興起。”6月30日,三要鎮永坪村黨群服務中心三樓會議室內,一場道德評議會正在進行,村黨支部書記兼村紅白理事會會長韓軍凱說,“孝不孝,不是花大價錢辦宴席就能證明的。子女應該在老人生前好好關心照顧,厚養薄葬就是最大的孝心。”這些都是今年以來洛南推進四種陋習治理的一個個縮影。
今年以來,洛南縣在“四種陋習”治理方面,突出價值引領、服務引領、文化引領和示范引領,持續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努力讓“新風尚”取代“老傳統”。依托“理論講堂”“院落會”等陣地,由文明實踐志愿者組建“移風易俗宣講團”“百姓宣講隊”,積極開展陋習治理、移風易俗、先進典型宣講,努力用好家風帶動好民風。積極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實行事前提醒、事中服務、事后評議。月初,摸排群眾婚嫁、建房情況,當面提醒操辦規格;事中,由紅白理事會成員擔任“大總管”,主持婚禮、喪葬等事宜,推行“文明禮堂集中操辦”等模式,推廣“公益喇叭”服務,為群眾免費播放哀樂、送電影、送節目服務;事后,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集中評議,對評定為“好”等次通報表彰、上紅榜,對評定為“差”等次進行通報批評、上門提醒。堅持以文化人,結合群眾口味喜好,將新思想、新理念、新風尚編寫成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開展“治理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主題巡演,引導廣大群眾除陋習、樹新風、倡文明。堅持以黨員干部、村組干部、公職人員“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爭當陋習治理的先行者、推動者、示范者。堅持每半年開展一次“好媳婦好公婆”“移風易俗示范戶”等典型評選表彰活動,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向好。
目前,全縣開展先進典型宣講1000余場次,開展“治理陳規陋習 推進移風易俗”主題巡演100余場次,評選各類先進典型500余名,服務群眾5萬余名。
聚焦目標,引領文明“新風尚”
“如果一些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得不到整治,辦事的人家和隨禮的村民都要承受很大經濟壓力,娶不起、葬不起、隨不起、蓋不起,會造成返貧風險。通過有效治理引導,治理成效已經初步顯現,群眾的人情負擔得到了有效減輕,黨風政風也實現有效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得到不斷提高,有效推進了鄉村振興。”談起推動移風易俗、治理農村陳規陋習的必要性,洛南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郭民成表示。
據了解,通過開展為期半年多“四種陋習”集中治理,陋習治理的成效初步顯現。一方面,通過陋習治理有效減輕群眾負擔,通過制定治理標準,為群眾“立了規矩”,讓群眾“心里有了底”,城鄉風俗已發生了悄然變化,初步形成喪事簡辦、婚事新辦、余事不辦的良好風尚,群眾已改喪葬宴席為燴菜,不喝整瓶酒、不發整盒煙,不建“豪華房”“面子房”。今年以來,全縣16個鎮辦247個村(社區),群眾舉辦婚嫁、喪葬、建房事宜700余起節約資金640余萬元。另一方面,通過陋習治理有效提升了黨風政風,通過建立治理標準,為黨員干部劃定了“紅線”,設定了“高壓線”,洛南黨員干部有了“不敢、不想、不愿”大操大辦的變化,做表率、當示范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共識。同時,通過陋習治理有效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通過陋習治理,厚養薄葬、公交婚禮、節儉治喪、合理建房成為了洛南的“主旋律”,向上向善向美的新風正氣牢牢占據了群眾的精神高地。
另外,通過陋習治理有效推進鄉村振興,在陋習治理中堅持自治、德治、法治、整治“四治”聯動,以文明鄉風“軟實力”構筑鄉村振興“硬支撐”,先后勸導治理不文明行為550余起,化解社會矛盾300余個,全縣群眾滿意率持續攀升,上訪率同期相比下降5.8%,城鄉處處呈現產業興旺、民風淳樸、人心思進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