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商洛訊 近年來,商洛市洛南縣始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為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創新、開拓新局的重要舉措,堅持全域推進、全面深化、全民實踐,統籌陣地資源,建強隊伍力量,創新工作模式,深化實踐活動,努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工作經驗先后多家媒體刊發推廣。
建立“三項機制”,破解文明實踐怎么管、管什么的問題。建立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堅持文明實踐工作“一盤棋”謀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工作規范,設置統一標識,將每年三月份確定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月、每月第二個周確定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周,編印《文明實踐紀實手冊》,形成上下聯動、各方協同、整體推進工作格局。建立精準化項目實施機制。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組織千名志愿者走進田間地頭,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訴求,精心策劃志愿服務項目112個,連續開展三屆志愿服務項目大賽,評選出優秀項目45個,獎補資金20余萬元,著力解決群眾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建立常態化工作開展機制。將文明實踐工作納入各鎮辦、各部門領導干部實績考核、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文明創建測評體系。圍繞文明實踐“五項重點工作”,每月印發工作計劃、《宣講提綱》,推動形成“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良好格局。
建好“三級陣地”,破解文明實踐缺資金、無陣地的問題。盤活資源,減少資金投入。按照“能利用、不新建”原則,積極盤活現有資源,有效減少投入,利用便民服務中心、移民搬遷安置點、文化站、景區等場所,全面加快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打造特色,建設三級陣地。印發《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導引》,堅持“一所一站一特色”,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六有”要求,突出教育和服務功能,體現紅色陣地屬性,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鎮級實踐所16個、村級實踐站247個,覆蓋率100%。延伸陣地,擴大覆蓋面。有效發揮教育基地、窗口單位、車站、賓館、醫院等作用,吸納志愿者,設置志愿服務崗,打造文明實踐品牌線路3條、實踐基地10個、實踐點100個、實踐圈16個,構建點多面廣、互通互聯、便民利民的文明實踐陣地。
建強“三支隊伍”,破解文明實踐無組織、沒人干的問題。組建特色志愿服務隊。依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吸納黨校、教育、文化等領域志愿者力量,組建20余支特色志愿服務隊,定期深入部門、企業、學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建專業志愿服務隊。依托縣級文明實踐中心、鎮辦文明實踐所、村級文明實踐站,組建1個縣級服務總隊、16個鎮辦服務大隊和247個村(社區)服務分隊,組建300余支專業志愿服務隊,深入鎮辦、村組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組建專業志愿服務隊。依托縣志愿聯合會,吸納民間藝人、“百姓名嘴”等人員,組建30余支社會志愿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于接受的文明實踐活動。
突出“三個重點”,破解文明實踐干什么、如何干的問題。突出理論宣講送“政策”。發揮縣級“干部大講堂”、鎮級“理論講堂”、村級“文明實踐大講堂”作用,組建宣講小分隊380余支,聘請文明實踐宣講師292名,將宣講“搬”到農家院落,做到“逢活動必宣講、逢開會必宣講”,讓宣講講在日常、講在平常、講在經常,用“鄉音”傳遞黨的“好聲音”。突出移風易俗送“文明”。以村(社區)為單位,每季度評選一批好媳婦、好公婆、“文明示范戶”,每月發布一次“道德楷模榜”,每年開展一次“洛南好人”評選活動。深入開展“厚葬薄養、天價彩禮、隨禮泛濫、建房攀比”陋習治理,推進移風易俗,構建文明和諧新風尚。突出文化惠民送“服務”。利用16個鎮辦逢集日、傳統節日、重大活動時間節點及群眾農閑時節,發揮鄉土能人、鄉賢作用積極開展送文化活動,每年開展文化惠民巡演200余場次。發揮“有事你找我辦”機制作用,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制定解決方案,確定辦結時限,努力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24萬件,讓群眾感受到黨的聲音就在身邊、社會溫暖就在身邊、美好生活就在身邊,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下一步,洛南縣將扛牢“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文明實踐職責使命,持續改革創新,拓展延伸陣地,壯大服務組織,把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共性需求和個性服務相結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依托,以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策劃一批實用管用的文明實踐項目,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全面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取得新成效,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