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商洛訊 在商洛市柞水縣杏坪鎮杏坪社區黨文典的院子里,一堂生動的“庭院課堂”吸引著眾多村民拎著小板凳前來聽講。
“大家知道咱們看病報銷的那一部分錢誰出了嗎?那是國家從醫保里幫咱們出了,咱們交了錢不會虧。”杏坪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師詹詩意向圍坐在一起的群眾講道。
近年來,為讓理論宣講和政策宣傳更鮮活,杏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按照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一鎮一特色的文明實踐工作要求,積極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庭院微課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應運而生。為了切實做到“哪里有群眾,宣講陣地就輻射到哪里,黨的聲音就傳遞到哪里。”杏坪鎮根據群眾居住分散,組織困難的現實情況,選取28個環境好,人口集中的農家院落和群眾容易聚集的小廣場、小集市等地點,打造“28+N”“定點+流動”宣講矩陣,同時以機關干部、退休黨員、土專家、田秀才等為主體吸納200余名人員組成宣講隊伍,形成了領導干部帶頭講、群眾志愿者廣泛參與的理論宣傳隊伍體系,充分發揮了“關鍵少數”引領作用,用百姓聽得懂的話語體系,把理論講透、講薄,變“文件語言”為“百姓語言”,在群眾中獲得一致好評。
中山村的村民魏延勝喜說,“像我們這種年紀大的人不太會用手機,想了解個國家政策也不方便,現如今在我們家鄰居的院子每周都有宣講員來給我們宣講,想知道些啥他們都會給我們講,確實方便了。”
利用這種“神經末梢”式的宣講,大大增加了宣講的覆蓋面和趣味性,積極引導群眾從“被動聽”到“主動思”,提升了理論學習的感染力。
項目開展以來,柞水縣杏坪鎮在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同時,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干凈創建等民生實事,讓百姓從身邊可觀可感的變化中,感受黨的理論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