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險企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出資額超40億元。今年以來,險資頻頻新設股權產品,其中多只基金規模達百億級,險資“活水”加速流向股權投資市場。
險資頻頻“落子”股權投資
中國人壽日前再設股權投資基金。天眼查顯示,珠海領航鯤鵬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9月24日在珠海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國壽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超40億元。合伙人信息顯示,該基金由中國人壽、國壽投資旗下天津領雁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國壽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
8月23日,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國壽投資公司長江壹號項目成功落地。該項目由中國人壽攜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及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云南能投”)三方共同出資成立云南新能股權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基金形式助力云南能投引入權益資金,支持其盤活優質水電存量資產,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該基金總規模100.04億元,投資于水電行業,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國壽投資公司受托系統內財險公司出資12億元,國壽投資公司所屬國壽金石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
今年以來,險企頻頻參與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其中不乏百億規模基金。8月30日,深圳市政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在深圳成立,出資額達100億元。天眼查顯示,平安人壽持股比例為94.49%,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6%。7月30日,人保資本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人保資本”)宣布,人保資本聯合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險公司成功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人保現代化產業投資基金,這是保險業內首個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核心目標的股權投資基金。5月,中國人壽集團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銀發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據介紹,該基金獲得多家保險機構的積極參與。
監管層力破制度障礙
自今年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以來,圍繞鼓勵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進入創投行業,監管層進一步破除制度障礙。
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勵長期資金投向創業投資。支持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做好對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穿透后底層資產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上市公司股權的,底層資產風險因子適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相關要求。
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在隨后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持續優化保險資金監管政策,全面破除阻礙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風險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的制度障礙,允許保險資金投資由非保險類金融機構實際控制的股權投資基金,取消了投資單只創業投資基金募集規模的限制,支持保險機構加強與專業股權投資機構合作,拓寬創業企業長期資金的來源。“目前,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在監管政策層面上是暢通的。”
8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會議指出,要培育壯大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打通制度障礙,完善考核評估機制,為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提供穩定的長期投資。
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服務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在國新辦9月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督促指導保險公司優化考核機制,鼓勵引導保險資金開展長期權益投資。
提升險資長期投資質效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保險業資金用于長期股權投資的比例相對整體投資組合而言仍然占比較低。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共有205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和保險公司(統稱“保險公司”),保險業總資產為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2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05%。參與調研的198家保險公司投資資產規模合計26.12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0.24%。
股權投資方面,該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末,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股權投資資產規模為1.75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6.75%,規模同比下降5.91%。股權投資資產配置比重排在利率債、信用債、銀行存款和股票之后,為第五大資產配置類別。
在業內人士看來,提高股權投資配置比例能夠有效提高整體保險資產收益率,保險機構需進一步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日前在第二屆香蜜湖財富管理論壇暨深圳市財富管理協會成立大會上表示,監管層已經出臺多項政策,引導保險資金進行長期投資,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針對如何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質效,謝永林提出,一是“強意識”,把保險資金真正運用到助力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領域,與國家戰略方向保持一致性、同向性,保險資金自身才有更加安全、穩健的投資環境;二是“補短板”,保險公司要圍繞不敢投、不會投的現狀,明確優化路徑;三是“建生態”,通過保險資金發揮帶動牽引作用,構建“資本+能力”的生態,提升投資收益和效益;四是“優環境”,不斷優化培育耐心資本的政策環境。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