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到了新質生產力,指出要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創新為特點、質優為關鍵,這種生產力的形成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技術積累和市場培育,因此這類科技創新與開拓活動往往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耐心資本由于其對風險的高承受能力和對收益的長期性目標,能夠在市場波動時為企業提供較為穩定的資金支持,減少波動對研發和創新活動的影響,幫助企業渡過研發初期的資金短缺階段,為這些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加快發展以耐心資本為代表的科技金融,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驅動金融資源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性工作。
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作為金融領域的一個新概念,“耐心資本”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提及,并與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相結合,表明了國家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決心,要正確引導資本支持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用長期的、持續的、有耐心的資本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突破。這意味著耐心資本可以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賦能。既然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壯大耐心資本”,說明當前我國的耐心資本還不夠大不夠強,需要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讓更多長期資本變為耐心資本。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壯大耐心資本”的部署,是對以往“快進快出”式短期資本現象的及時矯正,對于風險投資高質量發展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耐心似乎已成為一種稀缺的品質。人們渴望迅速獲得成果,對于需要長時間投入和等待的事情往往缺乏耐心。然而,在投資領域,耐心卻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品質,它被稱為“耐心資本”。耐心資本主要指對風險具有較高承受能力、具備長期視角的資本,呈現深邃的投資遠見和穩健的投資理念。相較于投機資本,耐心資本更多呈現為“穩定”與“長期”,不僅有對于市場波動的忍耐,更有對于未來發展的自信。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資本的流動性和投資選擇日益豐富。然而,這種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也帶來了資本短期化和投機化的傾向,影響了金融市場的穩定和企業的長期發展。在此背景下,耐心資本的概念逐漸受到關注。
耐心資本,是一種注重長期投資、強調穩健回報的資本形式。這種資本形式強調的是對投資項目持續跟蹤和評估,以及通過投資推動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注重企業的的長期發展潛力和價值創造能力。耐心資本看重未來,買的是價值。在一級市場,耐心資本多指中長期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在二級市場,耐心資本包括養老金、保險資金、產業資本等。結合當下語境,耐心資本就是立足中長期投資,從更長的維度來看待中國經濟和中國資產的資金。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我國金融體系規模已經很大,但資金配置不均衡,融資結構不合理,可以說不缺資金缺本金,關鍵是提高融資效率,重點解決資金“苦樂不均”和“錢多本少”“耐心資本不足”等問題。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并作為2024年扎實做好第一項工作“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資本力量。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詳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表示:“要通過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支持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創新”。2023年12月14日,中國證監會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提出要“推動健全有利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引導投資機構強化逆周期布局,壯大耐心資本”。
在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未來產業“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發展未來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戰略選擇。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耐心資本正是助力未來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跨越性發展的關鍵力量。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放到“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章節中重點提出,這體現了中央層面對于創投和股權投資行業在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肯定和重視。2024年6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國辦發〔2024〕31號)(簡稱“創投17條”),圍繞培育創投主體、拓寬資金來源、加強引導與差異化監管、健全退出機制、優化市場環境等五大方面提出17條具體舉措。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舉措。創業投資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投17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積極支持創業投資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創業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引導創業投資穩定和加大對重點領域投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型企業成長,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并強調“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 系,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 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可見,耐心資本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進生產要素之一。 耐心資本作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資本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一樣,都是活躍的生產要素。當前,我國正處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需長期資本的持續助力。充分發揮金融的支撐作用,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壯大耐心資本恰是題中應有之義。耐心資本的核心內涵在于長期視角、價值共創和穩健持守,具有較強的投資理念和堅守原則。耐心資本對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耐心資本與新質生產力都闡釋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機制:要有前瞻眼光,更要有戰略定力,不畏風險挑戰,堅持做正確的事,在長期投入與堅持中結出碩果。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經過長時間多層次、多領域、多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呈現出生產力發展整體提升的磅礴偉力。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是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征,實現科技創新、技術突破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這就需要資本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來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企業作為生產經營主體,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活動,既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也需要從播種到長成參天大樹的創新周期。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很多“從0到1”的原創性、顛覆性的早期科技創新活動,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投資回報,這就需要耐心資本為企業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支持。正因如此,耐心資本被稱為“時間的朋友”,是陪伴“硬科技”發展的親密伙伴,發展耐心資本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至關重要。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引入更多金融資源,引導長線資金不斷加大供給。而強化金融創新、壯大“耐心資本”,正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耐心資本具有長期性、價值性、責任性的特征,并非只關注企業的短期盈利狀況,而是更重視企業研發投入、技術創新等非財務指標。耐心資本通常不受市場短期波動的干擾,能夠長期為投資項目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能夠發揮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的作用,進而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
耐心資本所倡導的長期主義,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的理念,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方法。耐心資本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成長的土壤,而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又為耐心資本帶來了長期且穩定的回報,兩者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壯大耐心資本,能為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布局等提供穩定的金融活水,幫助更多企業化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為新質生產力蓄力賦能。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特性決定了其對耐心資本的強烈需求和考驗。壯大耐心資本對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耐心資本可以通過多個維度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一是加強國家政策支持和引導,優化投資環境。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是耐心資本發展的前提,優化市場環境能夠吸引更多的耐心資本。要提升政府引導基金對創新性投資項目的包容度,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提升民間資本活躍度,充分發揮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創業投資力量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科技轉化等創新活動的引導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營造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激發耐心資本的活力,需要加強政策定力,以政策耐心帶動資本耐心。二是加強投資者教育,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理性健康的市場生態是培育壯大耐心資本的重要保障,應加強投資者教育,建立健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強化投資機構專業能力建設,引導普通投資者關注關注企業長期價值,理性分析市場風險,樹立著眼長遠的投資理念,避免盲目跟風和短期炒作行為,使資金更多投向優質創新型企業和小微企業,激發創新活力。三是在全社會培育和形成耐心資本的金融文化氛圍。耐心資本,難也在“耐心”。耐心資本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要能夠從金融文化基因層面保持對耐心資本底層邏輯的研究,將耐心資本與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相結合,凸顯金融文化自信與開拓金融倫理新內涵,要能夠在全社會、相關行業形成對耐心資本金融文化的行業自覺、服務自覺。四是引導金融資源進入科技創新領域,優化資本配置效率。壯大耐心資本,解決行業“缺長錢”和“無米下鍋”的問題是首要任務。相關部門要發揮好“牽線搭橋”作用,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科技創新領域,促進經濟轉型,推動資本市場長期向好。特別是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培育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新動能、新優勢產業來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為資本市場持續向好提供堅實的基本面基礎,讓耐心資本“留得住”。五是完善多層次長效激勵,暢通耐心資本的融通循環。探索多層次、多元化激勵形式,健全長效激勵機制,強化長期資本對企業創新創業活動的正向激勵,促進關鍵技術、人才、資本等多種創新要素的相互驅動、融合發展。耐心資本作為追求長期投資、穩定投資、戰略投資的資本,要想更好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成為反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風向標,就應多向重要戰略領域傾斜,發揮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引領性和全局性作用,引領資本向發展新質生產力聚集。
“現代法國小說之父”巴爾扎克曾寫道,人類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時間的混合。耐心資本是資本里的“長跑者”。壯大耐心資本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場毅力和耐心之行,需要經年的耕作和時間的見證,更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夫。2024年以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發展新質生產力熱潮涌動,一系列政策顯效發力,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信心和預期穩步恢復。在此情況下,更要強調“耐心”,以耐心強信心,以信心增耐心,不斷激發生機勃勃的氣象。未來,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把科技和金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創造條件讓耐心資本有信心長期投資,并能最后順利退出獲得長期收益。當耐心資本給市場以耐心,市場給科創以信心,科創又反哺市場,就能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共榮共生,彼此成就。如此,金融和科技相向而行,向“新”而行,新質生產力才能加速形成。讓我們以更多耐心和作為,實現耐心資本與新質生產力的“雙向奔赴”,促進中國高質量發展加速前行。
【作者簡介】陳柳欽(1969年—),男,湖南省邵東市人,教授,研究員;歷任人民日報社《中國能源報》社評論部主任、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首席研究員,人民日報社《中國城市報》社副總編輯,中國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現任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欽點智庫創始人兼理事長、教授;研究方向:理論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城市經濟學、金融理論和馬克主義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