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披露了因金融資產分類不準確而遭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陜西監管局(陜西證監局)警示的事件。
公告顯示,西安銀行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資產負債表中“金融投資”科目下部分金融資產分類存在不準確的問題。盡管該行在2023年年報中披露已根據合規整改要求完成了相關事項的整改工作,但陜西證監局仍決定對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同時,陜西證監局還指出,西安銀行時任董事長郭軍、行長梁邦海、負責財務工作的副行長黃長松對上述問題承擔主要責任,并一同受到警示。監管要求西安銀行及相關責任人認真汲取教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財務信息披露質量,防止類似違規行為再次發生,并在收到決定書后的十五個工作日內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據西安銀行2023年年報,其金融投資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投資、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投資三個項目,且均包含債券投資、資產管理計劃等。其中,該行因合規整改要求對部分資產管理計劃的業務模式進行了調整,相關資產管理計劃于2022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為31.33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西安銀行前身為西安市商業銀行,成立于1997年,是西北首家A股上市銀行。目前,該行已開設179家營業網點,員工數量達到3266人。西安市人民政府通過多家企業合計持有西安銀行27.42%的股份,為該行實際控制人。
在經營業績方面,西安銀行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22億元,同比增長5.77%;實現歸母凈利潤13.37億元,增幅0.31%。其資產總額達到4452.6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3.02%。然而,在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變化和消費降級的背景下,該行信貸資產面臨挑戰。
據半年報透露,受建筑業、房地產業、制造業及批發零售業等行業風險上升的影響,西安銀行的信貸資產受到一定程度的資產質量下遷和逾期率上升的壓力。截至報告期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36.98億元,不良貸款率攀升至1.72%,關注類貸款余額也高達122.28億元,逾期貸款余額為108.07億元。其中逾期3個月以內的61.76億,逾期3個股月至1年的28.57億,逾期1年以上3年以內的14.32億,逾期3年以上的3.43億。此外,該行關注類貸款規模漲幅也十分驚人,從去年末的88.74億元擴張到今年6月末的122.28億元。
今年上半年,西安銀行的不良率出現了顯著上升。一季度末,不良率還為1.43%,較年初上升8個基點;但到了二季度末,不良率已飆升至1.72%,不僅超過了商業銀行同時期的平均不良率1.56%,也較一季度末上升了29個基點,較年初更是上升了37個基點。
銀行資產風險指標層面,一般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例視為不良貸款偏離度,不良貸款偏離度越低,說明不良貸款的規模要比逾期90天以上貸款的規模更大,銀行對于不良貸款的認定更加嚴格。反之,則說明銀行不良認定可能更寬松,難以更有效呈現真實資產質量。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不良偏離度指標,西安銀行于今年上半年逾期3個月以上的貸款余額為46.31億元,納入不良的貸款余額為36.98億元,不良偏離度為125.23%,這意味著西安銀行還有一部分3個月以上的逾期貸款未被納入不良貸款范疇。
在不良率攀升的同時,西安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從年初的197.07%下降至170.06%,顯示出該行在應對不良貸款風險方面的壓力。
截至發稿時,西安銀行股價報收3.55元/股,總市值為157.3億元。
(來源: 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