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段時間A股市場表現強勁,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也紛紛出現大漲。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數據顯示,近一月股市大漲期間,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接近25%,收益率最高的理財產品大賺47%,相比大盤指數表現也毫不遜色。
伴隨權益市場向好,近日,農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平安理財、北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也開始著力推薦含權理財產品(含權益投資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多的含權理財產品被擺上了“貨架”C位。不過,業內人士也建議投資者要緊跟市場動態,了解底層資產,不要追逐短期過高收益,做好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
銀行理財狂飆 近1月最高大賺47%
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統計顯示,截至10月8日,32只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近1個月(2024 年9月9日—10月8日)凈值增長率平均值為24.72%。其中,主動型產品凈值增長率平均值為21.74%,被動指數型產品凈值增長率平均值為 29.09%。
從具體產品看,華夏理財天工日開理財產品5號(AI算力指數)收益率最高,單月大漲47.27%,在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中位居榜首。另外,華夏理財天工日開理財產品4號(新型儲能指數)、光大理財旗下陽光紅新能源主題A等多只產品,近一月凈值增長率都超過了30%。
從不同產品規模的投資業績來看,今年二季度末規模大于1000萬元的權益類理財產品中,凈值增長率最高的是華夏理財天工日開理財產品13號(中證1000指數),凈值增長率為36.25%,在偏大規模的理財產品中,收益率位居榜首。
另外,光大理財陽光紅新能源主題A,凈值增長率為30.88%;貝萊德建信理財貝盈A股新機遇私行專享權益類理財產品1期(最低持有360天),凈值增長率為29.22%。
雖然業績飆升,但從管理規模看,權益類理財產品整體呈現管理規模偏小的情況。
據悉,目前32只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平均管理規模為1.41億元。其中,規模過億元的產品只有9只,占比28%;規模低于1億元的多達23只,占比72%;而規模不及1000萬元的也有12只,占比38%。
從產品類型看,32只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中,凈值增長率最高的3只產品均為被動指數類產品,投資資產主要為跟蹤指數標的的成份股。三只產品雖然凈值增長率突出,但它們今年二季度末規模并不大,均低于200萬元。
談及這種現象,普益標準研究員楊劍超表示,長期以來,銀行理財在資產配置上重固收輕權益,絕大多數客戶也將銀行理財當成低風險的產品。客戶若想購買偏權益類的產品,通常傾向于轉投公募基金。在當前的市場行情下,理財公司想要加快布局權益市場較為困難。
含權理財產品蓄勢待發
一直以來,風險等級較低的固收類產品占據了銀行理財產品“貨架”的主要位置。中國理財網顯示,截至10月11日,目前市場上存續的固收類理財產品超過2萬只;而權益類及混合類理財產品數量為1290只,數量占比相對較低。
權益市場向好之際,一些收益率隨市上揚的含權理財產品吸引了一部分投資者的目光,部分理財公司也開始將這類產品納入自家理財產品推薦榜。
咨詢多家大中型銀行網點了解到,近期含權理財產品的客戶咨詢量均有明顯升溫。
含權理財產品“升溫”之際,多款混合類和權益類理財產品也正“蓄勢待發”。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10月15日至10月24日,有3只混合類理財產品即將面市,發行機構包括北銀理財、民生理財、大華銀行(中國);而未披露產品起始日期處于“待售”狀態的混合類和權益類理財產品則多達263只。
業內人士表示,一般混合類理財產品發行會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比如根據產品收益率表現等情況,在規定區間內調整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投資者需注意一些封閉式混合類理財產品的持有期較長。另外,近幾日債市、A股波動有所加大,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凈值下跌。
在股市賺錢效應下,加速布局權益類業務成為必選項。但理財公司整體追求穩健和絕對收益目標,權益類投資與之如何相容,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提醒廣大投資者,考慮到銀行理財的客戶風險偏好相對較低,同時市場依然波動較大,銀行理財公司在布局權益類產品時,可以優先考慮靈活配置、“固收+”、中性策略等投資策略,伴隨著A股市場穩定,以及權益管理經驗累積,再增加風險波動較大類型產品的布局。
來源:每日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