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0月14日數據顯示,9月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02.19萬億元,同比增長8%;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53.61萬億元,同比增長8.1%;9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6.8%,較上月高0.5個百分點,保持穩中有升。
“當前M2增速趨穩回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落地,對市場信心恢復提供了明顯支持。”權威人士表示,尤其是理財資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撐了貨幣總量的增長。市場普遍反映,增量政策的效果將會進一步顯現,未來金融總量有望保持平穩增長。
對于9月的金融總量數據,受訪專家普遍認為處在合理區間。“盡管存在有效融資需求偏弱、金融數據‘擠水分’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等多重挑戰因素,金融數據增速總體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他同時指出,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是今年9月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速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去年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方式主要是基于存貸款增速的推算法,部分地方政府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督導金融機構增加貸款投放,導致貸款基數較高。隨著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方式優化調整,今年以來,這一現象已明顯減少。
從信貸結構看,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權威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信貸結構也相應增減調整。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傳統領域信貸需求整體收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新動能加快形成,雖然短期內難以補足信貸增長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補上。
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2.90萬億元,同比增長14.5%;9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88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3.5%。
“隨著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未來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會更亮、成色會更足。”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在信貸結構持續優化的同時,企業融資成本也在下降,經營信心出現恢復,投資活動也有改善。廣東惠州某石化公司表示,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的累積效應已在顯現,企業融資成本繼續下行,公司貸款利率由年初的3.2%降至2.85%,本輪降準降息后財務成本還可能進一步下降,計劃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及人才引進等領域。
廣東東莞某紡織品公司表示,今年以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市場利率持續下行,該公司近期一筆貸款續貸后,利率較去年下降100個基點,未來可以調用更多資金來擴大生產經營。
展望后續貨幣政策,市場普遍認為,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持續落地,社會有效需求有望逐步恢復,金融機構敢貸、愿貸機制也會進一步健全,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仍有堅實基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質效將持續提升。
溫彬表示,今年以來,貨幣政策整個調控思路適應形勢變化而轉變。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的大背景下,未來有效內需的挖掘,尤其是促進擴大消費需求方面,貨幣政策會和其他宏觀政策共同努力,加力支持經濟實現供求的動態平衡。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