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托管業務專業委員會連續第13年組織編寫、發布和出版的資產托管行業專業報告。
《報告》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為綱領,圍繞“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資產托管助力金融強國建設”的主線,總結回顧2023年資產托管行業的發展狀況,梳理解讀資產托管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介紹了托管銀行創新舉措和實踐經驗,對中國特色金融發展市場環境下資產托管業務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研判和展望,多角度、全方位展示2023年資產托管行業的蓬勃發展。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管類產品托管規模161.7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25%;與客戶資金保管類產品服務規模合計達到215.54萬億元;資管產品營運外包業務規模7.49萬億元;托管投資組合達33.31萬個,較上年末增長14.08%,資產托管行業總體實現穩健發展。
2023年,監管機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與資產托管行業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為托管人履職標識了方向、厘出了底線,進一步指導資產托管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運行。例如,2023年7月,國務院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堅持強化風險源頭管控,劃定監管底線,全流程促進私募基金規范運作;2023年10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促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相關業務要求,進一步擴大經營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機構范圍,有利于推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持續規范發展。
新的政策法規進一步規范了資管業務的發展,也為資產托管行業合規穩健發展打開了新的發展思路。托管人積極主動適應監管要求,不斷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搭建風險管理業務系統,強化風險動態管控,助力托管業務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為資本市場健康運行提供更好保障。
《報告》顯示,2023年,資產托管行業主動應對外部市場變化,積極把握發展機遇,發揮自身專業能力和平臺化優勢,在產品、服務、運營、技術、風控等領域持續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更加精進。一是產品和服務方面,托管銀行在公募基金、券商資管、信托、養老金、保險、理財、跨境等各個領域創新層出不窮,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有力支持了資本市場的平穩有序發展。二是運營方面,托管銀行在運營組織架構、創新能力、風險防控、隊伍建設及業務連續性保障等方面持續推陳出新,平穩運營能力持續提升。三是技術及系統優化方面,托管銀行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深入探索最新科技成果在托管業務領域的應用,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顯著增強,客戶服務體驗明顯改善。四是風控方面,托管銀行緊緊遵循合規經營理念,不斷完善托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展望未來,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業務將在依法合規履行托管人職責的基礎上,結合市場形勢變化,進一步扎實履行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責任,繼續充分發揮資產托管連接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橋梁作用,為推動資管行業積極發揮輸血造血和優化資金配置的功能,引導金融活水精準直達實體經濟作出貢獻。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