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業的火爆還在繼續。
日本國家旅游局(JNTO)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日本共接待了287萬外國商務和休閑游客。盡管由于臺風等天氣因素導致9月該數據略低于8月的293萬,但綜合今年前九個月的海外訪客人數來看,已達2688萬人,超過去年全年的2500萬人。
自今年2月以來,入境日本的游客人數創下了月度新高,其中7月份入境人數為329萬,創下了歷史新高。
同樣趕超去年紀錄的還有該機構統計的另一項旅游消費支出數據。日本國家旅游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海外游客在日本的消費額已經達到了5.86萬億日元,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23年全年創下的5.3萬億日元的紀錄。
目前,日本國家旅游局預計,考慮到年底的圣誕季和新年,今年全年赴日海外游客的人數將打破2019年創下的3190萬的紀錄。
日本國家旅游局表示,去年日本政府在修訂后的觀光立國推進基本計劃中提出了“可持續旅游”“擴大消費額”“促進地方游客”三大支柱,同時提出了旅游消費額、地方住宿數等新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在周密分析市場動向的同時,將開展戰略性的宣傳活動。”
游客消費熱情高
上述數據顯示,在9月的訪日外國游客中,來自韓國的游客人數最多,達到了65.67萬人,其次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游客,約為65.23萬人,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日本國家旅游局分析稱,日本多地與中國航班數量和郵輪的增加,再加上9月中國的國定假日,都是推動中國大陸游客訪日的積極因素。
根據今年7~9月的數據,海外游客在日本的消費約為1.95萬億日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41%。就細分領域來看,住宿費占游客花費總額的33.7%,餐飲費用占21.9%,娛樂等服務費占4.7%。就國家和地區來看,消費總額最高的是中國大陸,為5177億日元(約合246億元人民幣),約占整體的26%;第二名是中國臺灣,消費額為2844億日元。第三、四名分別是韓國和美國。
目前,國際旅游收入已經成為日本經濟的一大關鍵支柱:超過半導體出口,成為了僅次于汽車出口的日本第二大產業。
根據聯合國旅游組織發布的《全球旅游晴雨表》,2023年,國際游客給日本帶來了386億美元(約合274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排名全球第十。
而今年日本旅游業的火爆,主要還是得益于日元兌美元匯率的不斷走低,使日本成為了大量海外游客無法抗拒的價廉物美的目的地。尤其在今年的7月2日,日元對美元匯率一路走跌,一度觸及161.72,創38年來新低。由于美日利差巨大,套利交易頻繁,日元兌美元匯率在上半年暴跌超過11.4%,盡管7月以后因加息預期大幅反彈,今年以來的跌幅仍超過2%。截至第一財經發稿時,日元兌美元匯率在149附近波動。
世界旅游理事會(WTTC)此前已預計,2024年將是日本旅游業破紀錄的一年,旅游業對日本經濟的貢獻預計將達到近44.6萬億日元(約合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的峰值增長5.7%,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5%。
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曾樂觀地預計,今年海外游客的消費預計將達到8萬億日元(約合500億美元)。
“組合拳”爭攬海外游客
面對入境游的火爆,日本政府當前更多在考慮如何延續這一積極勢頭。根據日本政府此前提出的“觀光立國”目標規劃,到2030年力爭使訪日游客的數量和消費額都能在當前基礎上翻一番,分別達到6000萬人和15萬億日元。
對此,森信托社長伊達美和子認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需要確保勞動力供應和基礎設施建設。尤其作為需要放寬限制的領域,需要重新審視“年收入壁壘”,并以接納外國勞工、網約車為例,表示“需要大幅改變昭和時代的體制”。
為了爭攬更多海外游客,同時增加旅游舒適度,日本政府已計劃從明年起,取消外國游客購買消耗品的免稅限額、廢除消耗品特殊包裝規定、不再嚴格區分“一般物品”與“消耗品”。當前,外國游客當日內在同一家店購買“一般物品”(諸如家電、手表、鞋子、包包、工藝品等)滿5000日元(約合242.5元人民幣)以上即可免稅。這些免了稅的“一般物品”可以在日本使用,但須在6個月內帶離日本。當日內在同一家店購買以化妝品、食品、飲料、藥品、煙酒為代表的“消耗品”滿5000日元(約合242.5元人民幣)~50萬元(約合24253.5元人民幣),也能免稅。
隨著海外游客的涌入,日本政府認為,50萬日元的消耗品免稅限額實在“太低”了,無法滿足當前外國游客對于日本高級消耗品的需求,因此計劃要取消消耗品免稅額的上限,讓外國游客可以在日本盡情地購物。同時,現有的“消耗品特殊包裝”規定也將隨之被取消,旨在提高外國游客消費滿意度,減輕免稅店的工作負擔。
此外,日本政府還計劃把偏重于大城市的游客向地方分散,在力爭游客數量的同時,注重與地區居民的融合等兼顧質量上的提升。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