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周亮在亞洲金融合作協會2024年度主論壇上致辭時表示,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階段進入“工筆畫”階段,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齊頭并進,取得明顯實效。同時,“一帶一路”共建也面臨一些挑戰,共建國家覆蓋區域廣、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環境壓力上升等。
這些機遇和挑戰對金融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周亮表示,一是如何提高有效性。“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正處于良性發展階段,共建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較大,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優化升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效果逐步顯現。這些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客觀上對金融合作質效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如何體現差異化。“一帶一路”項目既有大型標志性工程,也有“小而美”民生項目,對融資方式、規模、期限、風險管理等存在差異化需求,需要各國金融機構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互利合作。三是如何保證安全性。“一帶一路”金融支持項目數量大、種類多、范圍廣,需要相關各方溝通協商,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對此,周亮從四方面舉措闡述了如何為“一帶一路”共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一是增強金融服務功能。伴隨著“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深化,鼓勵金融機構發展供應鏈金融、銀團貸款、跨國并購等跨境業務,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創新投融資模式,助力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優化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強化金融產品適配。“一帶一路”涉及很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需要各國加大政策協調,搭建開放包容、層次豐富的投融資平臺。要利用新技術加快金融數字化轉型,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市場主體提供廣泛可得、靈活多樣、適配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是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一帶一路”共建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大、周期長,要根據項目特點推進投融資主體多元化,強化金融供給能力。注重發揮金融機構作用,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用好信貸、債券、基金、股權等多種金融工具, 逐步構建多方參與、優勢互補的金融服務網絡。
四是增強金融治理的包容性。為保障“一帶一路”合作行穩致遠,相關各國需要推進金融有序開放,推動金融標準和規則兼容。持續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強化跨境投融資能力建設。加強監管協同和風險防控,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協同,建立健康穩定可持續的金融保障體系。
圍繞開放舉措,周亮表示,一是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準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積極引進具有專業特色的優質外資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鼓勵中資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優化布局,強化金融服務。二是深入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上海建設人民幣資產全球配置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增加金融基礎設施與公共產品供給,為“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提供支撐。三是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推進宏觀政策協調,加強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建設與金融開放水平相適應的金融監管體系,為“一帶一路”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夯實基礎。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