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24年以來,我國鋼材期貨標準倉單注冊量持續增長。
其中,螺紋鋼期貨標準倉單注冊量于今年9月達到近五年來最高值21.01萬噸;熱軋卷板期貨倉單注冊量于今年1月達到近五年來最高值42.36萬噸;不銹鋼期貨標準倉單注冊量于今年7月達到上市以來歷史最高值19.71萬噸。
業內認為,上述現象反映了在鋼鐵行業生產經營風險加劇的背景下,鋼企對期貨市場的參與度不斷提升,期貨交割意愿顯著提高。受此影響,鋼材現貨貿易的定價方式正在從傳統模式向以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市場化定價模式轉變。
增強鋼企抗風險能力
今年以來,受鋼鐵產能錯配、市場需求下降等影響,鋼材價格持續低迷,產品銷售利潤不及預期,造成鋼鐵生產經營風險明顯加大。
南鋼股份高級期現分析師劉志誠表示,目前來看,國內鋼鐵產能逐步走向趨于集中的狀態,鋼材需求總體呈現階梯式下臺階的局面。在此背景下,鋼廠的現金流是否穩健,將成為未來決定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在業內看來,當前鋼鐵企業生產經營風險加劇,鋼廠對產品價格風險管理以及參與期貨套保和交割業務的避險需求相比往年更為突出。目前,上期所鋼材注冊企業已達50余家,包括鞍鋼、寶鋼等市場上主要的中大型鋼企。
今年,南鋼時隔多年再度參與了鋼材期貨交割。“對于期貨市場,公司已經形成了較長時間積淀。一方面,期貨套保是公司最基礎的業務之一,公司構建了系統性的套保交易體系,并進行了數字化賦能;另一方面,公司今年在螺紋鋼03合約嘗試了交割,主要是解決當時現貨流動性較差的困難,緩解了階段性的庫存壓力。”劉志誠說。
推動市場化定價模式形成
業內普遍認為,今年鋼材期貨標準倉單注冊量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行業轉型升級中實體企業對于衍生品應用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期貨市場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功能。鋼材期貨市場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將推動現貨貿易從傳統定價方式向市場化機制轉變。
有鋼鐵企業負責人表示,之前鋼鐵企業產品銷售多數采用代理的方式進行產品一口價銷售,定價的公允性、透明度較差。現在,很多中下游企業通過期貨基差的方式直接從工廠進行貨物采購或期貨交割,并同步進行價格的風險管理。
“這樣的變化一方面反映出鋼鐵期貨價格發現的功能越來越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參與度越來越高,生產企業已成為期貨交割業務中的實際受益者之一。另一方面,今年鋼材現貨市場需求不佳,期貨交割對于期現貨價格回歸的錨定作用更加突出,這對企業的產品市場價格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避免了很多損失,保障了生產經營的持續增長。”該負責人表示。
期貨人才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越來越多包括鋼企在內的實體企業漸漸意識到期貨市場的意義和重要性,據了解,近年來實體企業對于期貨和衍生品方面的人才需求持續增長。
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學院1993年設立了是國內首個期貨本科專業,為各行各業輸送了一批批期貨專業人才,被業界譽為期貨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
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學院副院長曹勝表示,過去由于行業利潤較高,鋼廠對于期貨市場的關注度始終處于低位,參與交割的意愿也不強烈。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鋼廠開始主動擁抱期貨市場,用期貨來進行套期保值從而保護相對微薄的利潤空間。
“因此現在明顯感覺到,鋼鐵、有色、冶煉企業,都對期貨和衍生品方面人才呈現出濃厚的興趣。學院一方面輸送大量畢業生到實體企業中,有些學生已經成為企業相關業務的負責人;另一方面也積極輔導企業進行倉單注冊等工作,今年已協助多家鋼企進行了首次倉單注冊和交割,幫助企業擴展銷售渠道并渡過短期難關。”曹勝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