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七批制止食品浪費行政處罰典型案例,8家企業受到了警告行政處罰。
消費者菜點多了,為何商家挨罰?其中大有深意。愛惜糧食不僅關乎個人的消費習慣,更與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資源利用緊密相連。在資源日益緊張、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的今天,反對食品浪費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也是每個人、每個企業應盡的責任。
反食品浪費法的出臺,正是為了將這一共識轉化為法律約束,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抵制食品浪費的良好風尚。商家作為食品銷售和服務的重要環節,有責任也有義務在防止食品浪費上發揮積極作用。主動提醒消費者適量點餐、張貼反食品浪費標識、如實告知菜品份量、鼓勵消費者打包剩余餐食等看似簡單的舉措,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消費者的節約意識,減少食品浪費現象的發生。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對這8家企業的處罰,既是對商家的提醒,也是對全社會的表態:反對食品浪費,不是口號,而是行動;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任何忽視這一責任的企業和個人,都將受到法律的約束和社會的譴責。
同時也要看到,這種過罰相當、及時有力且帶有溫度的處罰方式,既體現了法律的嚴肅性,也體現了執法的靈活性,有助于推動商家更好地履行防止食品浪費的責任。每一次案例公布,都應該成為推動全社會共同抵制食品浪費、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資源節約利用的契機,督促每個人行動起來,共同努力減少食品浪費現象的發生,為構建節約型社會貢獻力量。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