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渭南訊 渭南主城區居民只需步行不超過15分鐘,就能到達最近的健身場所。10月18日,臨渭區車雷公園內,市民紛紛前來鍛煉身體。
“這里的環境很好,設施也很齊全。”足球愛好者馬超表示,他每隔幾天就會和朋友來此踢球。
“現在臨渭區的體育公園越來越多,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為我們開展青少年足球培訓和各種公益活動提供了更多場地。”臨渭區足球協會主席呂濤說。
車雷公園的乒乓球臺前聚集了許多市民,這里是臨渭區推廣“國球進公園”的示范點,每天都吸引眾多乒乓球愛好者。“這個公園有很多健身器材,我們全家經常來鍛煉,非常方便。”乒乓球愛好者李有源說。
今年,渭南市致力于創建全國第二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臨渭區借此機會推動“體育+”融合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全民健身網絡,豐富體育健身內容,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
“我們通過開發城市‘邊角地’和推動學校場地開放等方式,增加了體育場地的供給。目前,全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4.5平方米,形成了‘15分鐘健身圈’。”臨渭區教育體育局黨工委委員、區體育運動中心主任王慶介紹。
為了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運動需求,臨渭區打造了區體育運動中心、美好生活示范區自行車慢道和渭河長廊生態體育運動公園,建設了450公里的健身步道、6塊社會化足球場、950多塊三大球場地和5個體育公園。
目前,臨渭區67個社區、281個行政村、14個鎮級體育廣場已實現體育設施全覆蓋。
在優化場館設施等“硬環境”的同時,臨渭區通過舉辦賽事提升公共服務等“軟實力”,激發市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讓更多人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2024年“中和智投杯”美好臨渭中國象棋公開賽、陜西省第二屆“延長石油杯”三人籃球聯賽、列侯令“新海川杯”2024陜西省青少年自由搏擊聯賽……今年以來,臨渭區舉辦了10余場大型賽事,市民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不斷提高。
臨渭區將賽事活動帶到市民身邊,提供科學健身指導,豐富群眾生活,讓更多市民參與體育運動。“這樣的活動很受歡迎,我們很喜歡。”孝義鎮孝豐村村民吳根玲說。
為了增強群眾體育的活力,臨渭區制定了群眾體育發展的整體規劃,大力支持群眾體育協會、俱樂部等社團組織,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產業帶動作用的示范項目,促進體育消費。
目前,臨渭區已發展了籃球、足球、武術、跆拳道、羽毛球等50余個體育協會和體育俱樂部,長期從事體育活動的群眾達到40萬人,占總人口的44.5%,群眾活動站點達108個,全區有4800余名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臨渭區還積極推進競技體育改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開辦特色體育項目、組建高水平運動隊,促進競技體育產業化發展,同時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工作,舉辦各類賽事,活躍體育市場,促進體育產業多元化發展。
在南湖公園、沋河公園、朝陽公園等地,市民鍛煉的身影隨處可見。全民健身、科學健身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社區建立了‘免費健身房’,即使在雨雪天氣也有好的鍛煉場所。”臨渭區雙王街道豐蔭社區居民劉煥說,“社區的運動設施越來越完善,大家的鍛煉熱情也更高漲了。”
“運動不僅樂趣無窮,還能傳播文化。”61歲的廣場舞愛好者王愛妮說,“我們自編自導了許多舞蹈,并在舞蹈中融入了皮影、提線木偶等元素,在運動中弘揚了傳統文化,這非常有意義。”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體育與文化的交融。臨渭區一系列精彩的全民體育活動不僅滿足了群眾的生活需求,也帶動了各地積極推動群眾體育的發展,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注入了新活力。
“我們將扎實推進各項創建指標任務的全面落實,進一步激發全民健身的熱情,帶動群眾體育持續火熱,使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讓體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王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