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期所副總經理賀軍在2024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之“金融與保險”主題論壇上表示,航運指數期貨上市以來,成交活躍,期現價格聯動良好,功能初步發揮,服務航運企業保值避險。
去年8月18日,上期所和上海航運交易所合作,基于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運價指數,掛牌上市了我國首個航運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填補了我國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空白,助力航運軟實力的“補短板、提能級”,并被評為當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大事件”“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大事件”,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意義深遠。
據賀軍介紹,上市一年多來,航運指數期貨取得了豐碩成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成交活躍。截至今年10月22日,累計成交量約4244萬手,累計成交額約3.48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約123億元;期末持倉量約7萬手,日均持倉量約8萬手。上期所航運指數期貨的成交量和活躍度遠超境外,今年1—9月的成交量是境外4家交易所200多個合約的6.3倍。
二是堅持穩字當頭,確保市場平穩運行。上市一年來,航運指數期貨經受住了紅海突發事件和現貨連續漲價的考驗,有效抵御和化解了極端市場風險,確保了市場平穩運行,為服務航運企業保值避險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三是品種期現價格聯動良好,功能初步發揮。目前航運指數期貨已順利完成3次現金交割,價格發現合理,交割期現價差均在1%附近。
同時,交易所通過“走一線”深入了解產業需求,看到航運產業上中下游企業對風險管理的需求正在不斷顯現,尤其是貨代企業的參與需求正在逐步釋放,同時貨主企業也開始關注并使用航運指數期貨來保值避險。
四是航運指數期貨得到了境內外的高度關注及好評。航運指數期貨不僅填補了國內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空白,也豐富了國際集運市場風險管理的工具箱,得到了境內外航運企業、外貿企業、金融機構的高度關注。
自上市以來至今年9月底,上期所在北上深杭等多地組織了20余場宣講會,累計3000余人參加。上期所聯合相關機構在境外舉辦多場航運產業座談會,中國香港的磐石金融成為上期所航運指數期貨產融服務基地,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香港等地的交易者陸續進場參與交易。
展望未來,賀軍表示,下一步,上期所將圍繞兩大方面來開展工作。一是始終把風險防控放在首位,切實履行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職責,繼續維護航運指數期貨市場平穩運行。二是大力實施“啟航工程”市場培育行動方案,力爭建立一批覆蓋全國集運產業集群的產融服務基地、培養一批優秀行業分析師、扶持一批能給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中介機構、創新一批運價風險管理產品、宣傳一批企業風險管理優秀實踐案例、新增一批航運產業客戶入市交易,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服務航運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