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渭南訊 10月21日,華陰市太華路街道永寧村的農戶們正忙碌地為甘肅的客商打包鮮食玉米。永寧村黨總支書記楊作榮表示,該村的鮮食玉米加工產業預計今年收入將達到400萬元,這不僅為村集體經濟帶來收益,還吸引了本村年輕勞動力的參與,共同推動了村民的富裕。
華陰市堅持將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第一引擎”,積極探索“黨建+產業”的發展模式,依托旅游、農業、土地等資源稟賦優勢,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面對農村勞動力外流的現象,華陰市在村“兩委”班子建設中采取了創新措施,堅持“六有標準”,完善“五項制度”,強化“三項保障”,并深入實施“雛雁”培育工程。
永寧村村委會副主任贠旭超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外地的工作機會,選擇回鄉參與鄉村發展,希望能夠為家鄉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華陰市通過“1+1”導師幫帶機制,為324名村級后備干部和183名返鄉青年提供了培養和支持。
此外,華陰市還根據干部的特長和各村的發展需求,精準選派了61名駐村第一書記,12名選調生和8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鎮、村掛職鍛煉;81個市直部門單位與村黨組織結對共建,進行“聯點”幫扶,把力量和人員有效聚焦到鄉村振興最前沿。
今年7月,在華陰市華西鎮友誼村村民劉軍的陽光玫瑰葡萄園里,采摘的、分揀的、裝筐的、過秤的……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我的陽光玫瑰葡萄大豐收,有3萬多斤,從口感到色澤都非常不錯,已經按照每斤8元的價格被全部收走了。”劉軍滿臉喜悅地說。
2018年,劉軍在鎮政府的幫助下承包了50畝土地,種植了陽光玫瑰葡萄。在鎮政府鼓勵下,他積極參加人社和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葡萄種植管理技術,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逐步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大戶。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頭戲。近年來,華陰市全面推廣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探索出華西鎮友誼村“黨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陽光玫瑰發展種植模式、華山鎮仿車村“黨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戶”的“農旅結合型”發展路徑及竹峪村“黨組織+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黨員+農戶”的“龍頭帶動型”發展路徑,實現村集體經濟逐年增加。
下一步,華陰市將堅持以提升農村基層黨建水平為牽引,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主線,以聚焦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用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努力勾勒華陰鄉村振興和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