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秋招季,調研發現,近期培訓貸亂象有所抬頭,一些不良培訓機構以提供高薪就業機會為幌子,誘導求職者特別是應屆畢業生簽下培訓貸合同,支付高額培訓費用。
一些不良培訓機構和網貸平臺勾連,盯上求職或兼職的年輕人,他們以通過培訓提供就業機會為誘餌,引導一些年輕人借貸支付培訓費。培訓經費動輒上萬元,往往“課不符實”,被培訓貸套路的求職者多為應屆大學畢業生,他們不但難以兌現就業機會,還容易陷入退費難、還貸壓力大的窘境。
對培訓貸的治理要加強源頭監管,對網貸平臺、小額貸款公司和培訓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重拳出擊。這需要金融監管部門、教育培訓行政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協作監管執法。監管部門合力加強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市場準入、資質審核、資金使用等方面的監管,特別是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要確保貸款資金用于合法合規的培訓和就業活動。
同時,高校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引導其理性擇業。提醒學生要對“學費零門檻”“包找工作”“培訓完就上崗”等宣傳保持警惕,增強他們的防范意識。相關機構也要積極為大學生提供定制化、規范化、風險可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