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我們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經營模式、推動農文旅融合,凝心聚力把“生態立縣、產業富縣、文旅興縣”三大戰略推向縱深,切實加快提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實施“362”生態治理,“調”產業結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清澗縣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立縣之本,在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的基礎上,通過“緩坡梯田節水化、陡坡陡坬搞綠化、溝道治理壩系化、川道農業設施化”治理模式,統籌山水林田壩草“六大系統治理”。實施山體生態修復項目23個,完成綠化造林10.8萬畝,林草覆蓋率達到60%,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3.54平方公里,建設淤地壩1985座、攔沙壩98座,淤積面積2898.75畝,攔截泥沙26.9萬方。扎實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二化互動”,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同步提升。紅棗是清澗縣的主導產業,全縣紅棗種植面積達90萬畝,盛果林面積60萬畝。近年來因降雨原因,導致紅棗成熟時裂變嚴重,棗農收入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紅棗林無人管護。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紅棗產業發展思路,堅持農林牧結合、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化發展,實施“四個一批”破解紅棗產業發展瓶頸。一是在黃河、無定河沿岸紅棗最佳優生區,通過“降高度、降密度”雙降改造,建設精品紅棗示范基地“提升一批”。二是針對傳統長木棗成熟期晚、抗裂變差、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通過嫁接蟠棗、“臨黃一號”等品種“改良一批”,2021年以來完成嫁接改良1萬畝。三是在紅棗次優生區和患有棗瘋病的棗林地,通過發展酸棗、蘋果、紅梅杏等產業,以林換林“調整一批”。四是針對紅棗產業鏈條短、效益低的問題,通過林下種植連翹、黃芩、柴胡等中藥材,開發棗芽茶、紫晶棗、紅棗飲料等紅棗精深加工產品。
萬畝杏林。圖/中經視覺
構建“553”產業體系,“改”發展模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清澗縣是傳統農業縣、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針對農業產業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勞動力不足,項目投資和產業補貼效益差,產業化水平低的問題,我們堅持在生產、經營、銷售全鏈條發力,著力打通農業產業鏈堵點、難點、斷點,通過構建“553”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改變傳統小農經濟發展模式,激發農業產業活力,做大做強特色經濟、集體經濟、聯農帶農經濟,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生產環節,成立縣農投公司,整合全縣涉農資產資源,突出規模化整合、科技化服務、機械化作業、標準化運營、數字化管理“五化”主攻方向,實行縣級領導牽頭推進機制,“一化一方案”推動落實,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著力打造紅棗、酸棗、粉條、黑牛、黑毛土豬5條全產業鏈,每條產業鏈引進培育扶持1家鏈主型龍頭企業,引領全產業鏈發展,建成北國棗業3個紅棗深加工現代化生產車間和6條先進生產線、黃原生物酸棗精深加工項目、艾草產業建設項目、3000噸粉條無菌車間項目、陜西最大的西馬家溝萬頭黑毛土豬養殖場、全國規模最大系譜清晰純血和牛養殖基地等。
經營環節,通過“農投公司+龍頭企業+鎮經濟聯合社+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模式,將農戶牢牢鑲嵌在產業鏈上。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加工、統一銷售,降低農產品流通環節成本,變分散經營為集約化經營,推動傳統農民向職業農民轉變。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主抓手,扎實推進常住農戶主導產業全覆蓋,通過聯村、聯戶、聯企等方式和第三方托管、入股分紅等利益分配模式,不斷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銷售環節,實行商超直供、體驗店直銷、電商直播“三直”銷售方式,降低流通成本,把農業收益更多地留給農民。同時,通過銷售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品牌建設,不斷提升農產品價值,切實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推動“農文旅”融合,“增”發展動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澗是商周時期鬼方國都城所在地,是毛主席著名辭章《沁園春·雪》的誕生地,也是當代作家路遙的故鄉,有黃河太極灣、黃河母親峰、無定河曲流群地質公園等獨一無二的峽谷奇觀,發展文旅產業具有先天優勢。我縣立足深厚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把提升文化旅游產業化水平作為著力點,通過文旅賦能“塬上清澗”農業品牌價值,激發“土特產”消費需求,拓展現代特色農業效益,走出了“一點突破”“兩輪驅動”“三產融合”的“123”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路遙文化名片“一點引爆”,建成了陜北最具年代感的人生影視城,聯合《人生之路》劇組完成取景拍攝,《人生之路》收視率居2023年央視榜首,讓“一座城成就了一部劇,一部劇帶火了一座城”。積極發展影視經濟,本土電影《撥浪鼓咚咚響》榮獲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通過提升景區文化內涵、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兩輪驅動”,圍繞提升“吃住行游購娛”旅游供給水平,精心做好文旅產業后半篇文章。2023年接待游客110萬人次,較“十三五”末增長了10倍,清澗文化旅游正式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路子。文旅產業的強勢帶動,極大促進了“三產融合”發展,帶動實現GDP約7.7億元。今年,利用寨溝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重大機遇,啟動了游客咨詢服務集散中心、鬼方文化博物館、太極圣境黃河文化傳承保護中心等項目建設,力爭年內新增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完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核心指標。
清澗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定信心、團結奮斗,苦干實干、篤定前行,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奮力譜寫清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者系中共清澗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