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渭南訊 10月28日,記者從渭南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以來,渭南市按照中省市鄉村振興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要求,以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為抓手,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集中專項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并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悉,為做好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渭南市組建了“市、縣、鎮、村”四級工作專班,要求市級工作專班每個成員單位包聯1個縣,采取座談交流、工作訪談、查看資料、實地查看、現場反饋、跟蹤督辦的方式,分階段開展督導檢查,并及時將督導情況通報縣委、縣政府,形成了上下協同發力的工作機制。渭南市農業農村局制定印發了《渭南市清理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強化農村“三資”管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把省上規定的13個步驟細化為15個步驟,明確目標任務、整治范圍、工作要求等。采取集中培訓、逐鎮輪訓、線上教學、實地參觀等多種方式,對參與部門、鎮村干部實現全覆蓋、多層次培訓,進一步提升合同清收工作實踐能力。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渭南市對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規章制度進行排查,重點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公開,建立健全年度資產清查、登記、保管、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等資產管理制度,對農村集體收入管理、開支審批、財務公開、預算決算等農村“三資”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檢查;按照“控制新債、摸清舊債、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總體思路,堅持把村級債務化解工作與農村集體經濟清理規范專項行動、集體經濟規范提升和集體經濟“消薄培強”等工作有機結合,加強財務監管,健全制度體系,分類穩妥化解;扎實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集中專項整治百日攻堅行動,聯合社工部、財政、民政、農信等部門成立工作專班,各司其職,統籌推進,確保農村“三資”監管整治工作走深走實;依托“陜農經”平臺,全面推行農村集體資產監管信息化。同時,集中整治違規處置、低價發包、無償占有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違紀違法行為,嚴肅查處虛報冒領、截留挪用、貪污侵占等侵害群眾利益的“微腐敗”。
截至目前,渭南市共收集登記合同16萬份,審查合同16萬份,審查進度100%,其中,審出問題合同15.34萬份;已完成整改合同15.32萬份,累計追繳合同欠款4068.76萬元,新增合同價款5600.88萬元。開發的“農村三資合同清理”微信小程序,實現了清收登記、審查反饋、整改糾錯各環節、全過程的實時調度反饋,為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探索出一條“渭南路徑”,被省紀委監委、省級工作專班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