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十五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大會在滬舉辦。當日下午,在國投期貨和東證期貨共同舉辦的分論壇上,參會嘉賓圍繞“期貨經營機構未來發展之路,由內卷到特色”展開討論。
國投期貨黨委書記黃軍書在致辭時表示,本次會議是在期貨行業強監管、防風險、促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召開的。近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對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作出重要部署。
《意見》系統部署了8方面17項重點舉措和工作安排,覆蓋期貨市場交易、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機構全過程監管、風險防范、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金融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發展、對外開放、監管協作等一體化、全方位政策舉措,不僅為期貨行業的中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對期貨經營機構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博士在會上表示,新“國九條”堅持系統思維、遠近結合、綜合施策,與中國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組織實施的落實安排,共同形成“1+N”政策體系。“1”就是新“國九條”本身,“N”就是若干配套制度規則。綜合來看,“1+N”政策體系的主線就是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必須一體推進,系統落實。
東證期貨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唐雷致辭時表示,中國期貨業正處在增量發展的過程中,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功能將不斷突出,在助力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將發揮更加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他表示,期貨經營機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應對市場變化,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期貨經營機構如何實現從內卷到特色化發展,需要每家期貨經營機構擁有清晰的市場定位,真正挖掘自身優勢,在關注市場基本需求的同時,更要根據客戶的多樣化要求,提供個性化服務。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數據創新中心負責人劉宇表示,中國期貨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在經紀、資管、風險管理和投資咨詢四大業務板塊中,經紀業務貢獻最大,但競爭激烈,另外三個業務板塊的發展狀況都不理想。在此背景下,東證期貨通過提供立足于期貨市場并服務整個金融市場的智能化數據服務,探索出突圍式創新發展之路。
比如,在積極布局傳統業務的同時,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不斷探索。近年來,東證期貨不斷探索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之路。通過自主研發的繁微智能投研平臺,為廣大產業和金融機構客戶提供投研服務和工具。同時,針對實體企業期現業務,公司重點開發了“大宗精靈”期現業務綜合平臺,夯實服務產業信息化基礎,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