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地區)數、龍頭企業數、展示面積、創新項目數……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經進入倒計時,又見幾項歷屆之最,記者已經感受到展會的強大吸引力。
從主辦方公布的一系列數字來看,本屆進博會企業展繼續保持36萬多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了上屆。此次,共有7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186家企業和機構成為七屆“全勤生”;人文交流活動展示面積超過3.2萬平方米,也是歷屆之最。
自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今年進博會已經邁入第七個年頭。進博會熱度不減,吸引力何以越來越強?
首先,展會背后是中國極具潛力的市場和堅定不移的擴大開放的態度。
2023年我國進口總額達到17.99萬億元,比2018年進博會舉辦首年的進口總額14.09萬億元增長了27.7%。中國在向世界輸出更為優質的產品的同時,也在向世界展現多樣的需求,不斷提升的營商環境和穩定的預期。從展品變成商品,從展商變投資商,越來越多的國外參展商通過進博會拓寬市場,找到更多合作伙伴,走進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不少跨國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見證者”“受惠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和“推動者”。
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作為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舉措,進博會是各國企業感受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決心的窗口之一,也見證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近年來,進博會已成為中國向世界宣示開放態度、介紹開放部署的重要渠道和窗口,體現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其次,從產品到前沿技術和政策信息,再到前景展望,進博會乘數效應向多方輻射。
來到進博會的海外參展者,無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市場的“新航道”,展示企業競爭力,成功進行“賣賣賣”。前六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4200億美元,累計組織1130多家外資企業和投促機構赴各地開展精準對接,不少展商在中國開出新門店、新工廠、新研發中心。
進博會持續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前沿技術首選地、創新服務首推地,參展商還能在這里接觸到來自全球的同行或跨行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探尋合作新機遇。眾多新產品、新技術借助進博會實現了商業化落地。前六屆進博會已有近2500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亮相,本屆進博會還將展示400多項代表性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一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展品首發首展,涵蓋高端裝備、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生物技術、先進農業技術等諸多科技前沿領域。參展主體匯聚新力量,創新孵化專區實現了新突破,參與主體進一步豐富,項目數量進一步增加。首次從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命科學、制造技術四大賽道進行策展,集中展示約360個創新項目,項目數創新高。
此外,國內外政要、知名企業負責人、各領域專家在進博會匯聚一堂,腦力激蕩,相互啟發,參展者還能享受到思想的盛宴。
再次,匯五洲佳品,聚四海賓朋,進博會的包容度越來越廣,朋友圈也日益擴大。
當前國際環境下,發展是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尤其是對最不發達國家而言。進博會關注到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問題,助力其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融入全球經濟。一方面,中國和這些國家的合作舉措不斷深化,進博會不但為這些最不發達國家的包容性增長建言獻策,還提供了這些國家企業展現特色產品的舞臺。另一方面,伴隨著這些國家的發展,他們更有實力提供有吸引力的產品,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熱情也更加高漲。
本屆進博會將有37個最不發達國家參展。以非洲為例,為落實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務實合作舉措,非洲產品專區面積將進一步擴大,集中展現非洲特色農產品,組織對接洽談,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今年的虹橋論壇,還將邀請聯合國貿發會議等國際組織,共同舉辦全球南方可持續發展與中非合作分論壇,推進南南合作,體現了進博會致力于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理念。
越辦越好的進博會,將持續展現出魅力,為各國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和增長機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力與活力。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