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一帶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會醫工交叉領域分會暨“三項改革”產業鏈專場路演活動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舉辦。
據了解,此次“一帶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會以“新港匯聚硬科技 絲路共育新動能”為主題,通過“講、演、展”一體化交叉進行,共包括1場主論壇、3場分論壇、9場成果路演和1場成果展四個部分,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30個國際項目和涉及14個省份、25家高校科研院所的42個國內項目將登臺路演。
作為大會的醫工交叉領域分會,旨在深入實施“三項改革”,搭建坦誠交流、分享智慧、探討合作的高端平臺,真正讓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活動現場,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郭鵬與新東澳細胞制備中心、仁達康健生物合成、眼科醫療器械生產及研發、空港新城臨空醫療器械兩鏈融合產業中心和澳美婭醫療器械產研基地5個項目簽約,西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為空港新城入區企業西安萊賽元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頒發三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渭在致辭中表示,空港新城搶抓秦創原總窗口戰略機遇,依托“臨空+科技”“開放+創新”的獨特優勢,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再到銷售端的全鏈條、全產業集群,希望通過深化校地合作、加速項目轉化、培養專業人才共同推動產業鏈在空港拓展升級。
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杜學軍表示,空港新城以“一區三中心”建設為牽引,逐步形成了集項目路演、成果轉化、快速審批上市、醫療企業產業化等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培育鏈條。希望繼續深化與高校、院所的合作,切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張峰與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劉昌也從醫工交叉、醫工融合入手,分別剖析了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前景和醫藥健康產業的轉型升級,強調了技術創新對產業的顛覆性、革命性影響。
近年來,為更好服務醫療器械企業,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深化“三項機制”改革,推進產學研融合、多學科互通、多領域協作,加快醫療器械“一區三中心”建設,即西咸新區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空港片區),西咸新區醫療器械審批服務分中心、秦創原總窗口生命科技產業孵化(路演)中心和“西安醫療器械創新服務中心”,從事權審批服務、孵化服務、創新服務等多方面為企業提供可靠保障,助力企業發展。
針對大家關心的“三項改革”科技成果轉化“以演代評”政策,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科技金融部部長謝飛作了專題介紹。
在項目發布路演環節,發布了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在百余個項目里篩選出的20個精品項目。其中,7個創新項目團隊先后上臺,就項目定位、技術優勢、產業模式現場路演。
生物醫藥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而醫療器械又是大健康產業的“國之重器”。隨著一批深耕生命科學領域,具備強大創新能力和市場前景的項目入區,西咸新區空港新城“一區三中心”建設進程將大大加快,臨空產業體系中的生物醫藥產業也將迎來規模與質量的騰飛。
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