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屆亞太不銹鋼產業大會上,印尼鎳礦商協會(APNI)總秘書 Meidy Katrin 于11月5日透露,印尼計劃效仿此前的鎳礦出口禁令,對鈷、煤炭、銅、鋁土礦、硅等12種礦產資源以及16種非礦產商品實施新的出口禁令。此舉旨在推動印尼國內各產業下游發展,預計將吸引高達6180億美元的投資。這一政策或將對全球相關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具體大宗商品市場方面,方正中期高級研究員魏朝明認為,該消息短期或擾動相關品種的市場情緒。中長期來看,很多國家和地區有相似的發展當地產業的意愿,對相應大宗商品的供需及價格影響宜謹慎看待。
數據顯示,印尼的煤炭儲量位居全球第十,動力煤出口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石油儲量13億噸,曾是歐佩克唯一的亞洲成員國。銅礦5100萬噸,全球占比6.1%;金礦2500噸,全球占比4.6%;鎳礦7200萬噸,全球占比52%,位居第一。
近年來,為促進資源國自身經濟發展和產業鏈延伸,已經有多個礦產資源國對礦石出口實施限制,以改變往日的礦石開采單一盈利模式。
據國元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范芮介紹,銅精礦在全球的分布相對于鎳礦、錫礦來說更為分散,智利、秘魯、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印尼、蒙古、墨西哥、剛果等均為主要銅精礦供應來源國,從全球銅精礦的貿易流向來說,相當一部分會流入國內,由冶煉廠加工生產精煉銅。目前智利和秘魯兩個國家在全球銅精礦出口方面持續占據主導地位。印尼境內有大型銅礦山,如Grasberg,其為全球最大的露天礦,但由于世界級銅礦山數量并不多,因此銅精礦開采量尚不能和智利、秘魯等老牌礦山國家相提并論。
據了解,印尼雖然有一座世界級銅礦山Grasberg,但該礦山本來就有一部分礦石是直接生產電解銅而非出口的。“該消息對全球銅精礦的供應結構影響相對有限。目前臨近銅精礦TC/RC談判,該消息可能利于在加工費談判中幫礦山占據有利地位。”范芮說。
數據顯示,2023年印尼精煉銅產量22.8萬噸,消費量19.5萬噸,可出口精銅數量較2022年的9萬噸明顯減少。國內方面,2023年進口印尼精銅1.26萬噸,2024年1—9月累計進口印尼精銅2萬噸,占比僅0.8%左右。“總體看,印尼對精銅的出口限制政策對銅價影響預計有限。”海通期貨有色研究員王云飛說。
范芮進一步解釋稱,目前雖然從礦業周期的角度來講,銅精礦的供應面臨產量下滑和供應偏緊局面,但落腳到銅價上,最直接的因果關系依然來自全球精煉銅供需結構。印尼即使頒布出口禁令,禁止銅精礦出口,但并不會影響全球銅精礦產量,也不太容易對冶煉廠的生產帶來持續性影響。短期銅價會短暫反映銅精礦供應憂慮情緒,但從更長的周期來講,對銅市影響不大。
(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