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強調“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和天津市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繼2015年天津被賦予京津冀協同發展“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功能定位后,黨中央給予天津首個國家層面的綜合性金融支持政策,對于推動天津金融高質量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好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度,加強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與金融科技賦能,健全科技金融的組織體系、產品服務、多元市場等,增強實體創新驅動力;推動金融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豐富數字金融應用場景,推進數字金融研發中心、應用中心、投資中心、孵化中心的建設。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完善綠色金融組織體系、產品服務供給和開展標準試點,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綠色轉型發展力度。
立足地方優勢、突出功能定位,因地制宜促進特色金融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服務業方面,強化北京金融管理、天津金融創新運營、河北金融后臺服務功能”。對此,北京借助金融總部優勢,在政策指導、創新監管等金融管理方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天津、河北的金融功能承接與延展。天津立足制造業和港口優勢,促進產業金融、航運金融等特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金融對產業、港口、航運、貿易的支撐作用。河北依托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強化金融后臺服務基地,打造“縱向整合+橫向關聯”金融服務平臺。
緊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部署,積極開展綜合集成的跨境金融服務改革試驗。依托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簡化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辦理流程,探索開展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和海外貸款業務;推進外匯管理便利化改革,支持銀行為優質企業開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提供融資產品和匯率避險等服務;優化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和試點銀行范圍,探索更具突破性、首創性的跨境金融產品。
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的基本要求,加強金融監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既要堅持既管合法更管非法,加強對地方金融組織的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也要堅持管行業必管風險,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加強對科技金融、數字金融、跨境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各類金融業務的監管完善、風險評估和管理防控。
加強跨區域金融交流與合作,共同協作優化京津冀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有序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助力京津冀信用體系一體化的互認、共治與監管;有序推進金融統計數據共享,提高跨區域數據利用效率和風險評估準確性;探索建立京津冀金融機構聯合授信機制,深化產融信息對接和加強供應鏈授信融資,依法合規開展銀團貸款等業務,優先滿足科技產業及重大合作項目融資需求。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十周年,也是“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的開局之年。值此之際,迫切需要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牽引,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為契機,切實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質效。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