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紫金銀行舉辦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就當前經營狀況、業績表現等投資者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從公布的業績數據來看,該行今年前三季度整體維持盈利,但第三季度出現業績增速放緩的困境,同時面臨著利息凈收入下滑、不良率上升、凈息差收窄等多重壓力。
不良率走高,位于區域性農商行第二
據紫金銀行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的負債規模總計達到2513.57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了9.67%。其中,存款總額達到2119.75億元,增速為7.73%。在存款構成中,企業客戶定期存款和零售客戶定期存款分別增長了3.13%和15.95%,而企業活期存款和個人儲蓄活期存款則分別縮減了10.9%和3.49%。
貸款方面,紫金銀行的總貸款額為1876.92億元,較期初增長了5.91%。其中,企業貸款的增長尤為顯著,達到了6.08個百分點,總額達到1235.33億元。而零售貸款比年初略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紫金銀行在化解不良風險方面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從資產質量來看,截至9月末,該行的不良貸款余額達到了24.47億元,比年初增長了3.93億元。同時,不良貸款率也上升至1.3%,較年初增長了0.14個百分點。
從歷史數據來看,紫金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在近年來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從2019年的1.68%下降至2023年的1.16%,但今年三季度末,這一比例再次回升至1.3%。在上市農商行中,紫金銀行的不良率位列第二,僅次于青農商行的1.8%。但撥備覆蓋率卻較年初下降了32.15個百分點至215.1%。
紫金銀行黨委書記、公司負責人邵輝表示,該行將從“控新”和“降舊”兩方面著手,提升風險管理質效。具體措施包括持續加強風險管理的預見性,優化客戶風險預警系統,嚴把客戶準入關,做好未到期貸款監測,以及加強不良貸款清收管理等。
財務挑戰凸顯:第三季度業績下滑與成本上升引關注
紫金銀行在前三季度的財務表現呈現出一定的復雜性。從整體來看,該銀行實現了營業收入34.61億元,同比增長2.09%,并實現歸母凈利潤13.51億元,同比微增0.16%。盡管銀行在前三季度整體盈利,在第三季度,該銀行的業績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首先,從營收方面來看,第三季度紫金銀行的營收為10.8億元,同比下降9.05%。同時,歸母凈利潤也同比減少7.96%,達到4.4億元。
進一步拆分前三季度的營收結構,我們發現紫金銀行的傳統業務利息凈收入出現了下跌。前三季度,該行取得的利息凈收入為28.8億元,同比減少3.69%,占當期總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83.21%。與此同時,該行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收)和投資收益方面卻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前三季度,中收為1.39億元,同比增長33.04%;投資收益為4.04億元,同比大漲52.61%。這兩項收入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利息凈收入下跌對總營收的沖擊。
對于利息收入的下滑,紫金銀行副行長王清國解釋稱,主要受LPR加速下行、新發放貸款利率下降以及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
然而,從息差表現來看,紫金銀行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三季度末,該行的凈息差為1.49%,相較上年末下降了10個基點。由于紫金銀行高度依賴利息收入,因此凈息差的下滑對其盈利能力構成了嚴重威脅。此外,凈利差也縮減了10個基點至1.31%,進一步加劇了銀行的盈利壓力。據悉,該行的凈息差已低于蘇錫常地區的農商行。
邵輝認為,從短期視角來看,如果不考慮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變動,紫金銀行的息差下行速度已經有所緩解。他強調,紫金銀行的息差變動趨勢與整個銀行業的總體趨勢保持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觀經濟環境對銀行業整體運營狀況的普遍影響。
在成本支出方面,紫金銀行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前三季度,該行的營業總支出達到了18.73億元,同比增長了8.31%。其中,業務及管理費雖然有所減少,但仍占據總支出的較大比例;而信用減值損失則同比大幅增長32.35%,達到7.08億元。這些成本端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紫金銀行的盈利能力。
股價在上市銀行中倒數,管理層回應
另外,紫金銀行的股價走勢也不盡如人意。自2019年1月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后,紫金銀行的股價曾短暫達到巔峰,從開盤價的3.14元飆升至11.8元,但此后便連年下滑。盡管9月中旬股價有所回升,但仍處于A股上市銀行中的較低水平,今日收盤價僅為2.87元/股。
在今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直接向管理層提問,詢問他們是否對當前股價滿意,并詢問管理層是否愿意將薪酬兌換成等價的股票。
對此,紫金銀行董事會秘書吳飛回應稱,公司一直非常重視市值管理工作,并采取了多項措施來加強市值管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這些措施包括提升公司的基本面價值,持續推進戰略轉型;加強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積極舉辦投資者調研活動,及時召開業績說明會,與投資者深入交流;以及努力提升投資者的回報水平。
(來源: 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