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聯合主辦,鄭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支持,中國大豆產業協會、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肉類協會、中國淀粉工業協會、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協辦的“第18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暨農畜產業(衍生品)大會”在大連舉行。
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表示,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七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是我國期貨市場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意義重大。《意見》明確指出“期貨市場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等功能,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直接相關,對穩定企業經營、活躍商品流通、服務保供穩價發揮著積極作用”。《意見》對期貨市場監管和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系統謀劃了期貨市場未來5年、到2035年和到本世紀中葉的改革發展目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期貨市場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
在冉華看來,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運行及企業參與規范化程度明顯提升,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大商所也在品種創新、期現結合、對外開放等多個方面取得突破,具備了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全球產業企業的基礎和能力。
一是建立滿足產業需要的產品體系。緊密結合國情實際和產業需求,著力創新完善品種體系,先后推出全球第一個實物交割的鐵礦石期貨、國內第一個商品期權、國內第一個活體交割的生豬期貨等,填補了歷史空白。目前,大商所已上市21個期貨品種、16個期權品種,覆蓋農產品、鋼鐵原燃料、能源化工等重要大宗商品領域。原木期貨和期權也將于11月18日和19日上市交易。該品種上市后,原木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可以有效拓展期貨市場服務木材產業鏈的深度和廣度,相關企業能更好應對價格波動風險、助力行業的持續穩健發展。
二是產業客戶參與不斷深化。持續通過“DCE·產業行”、龍頭企業“一對一”、產融基地、“企業風險管理計劃”等市場品牌活動,不斷加大產業企業培育力度,進一步增強產業企業學期貨、用期貨的意識和能力。2023年大商所一般法人客戶期貨期權日均持倉占比34%,接近成熟市場水平。
三是創新契合我國實體經濟需求的服務方式。針對我國現階段小農散戶多的特點,2015年以來在全國首倡“保險+期貨”“銀行+期貨+保險”模式,以期貨價格為紐帶,將銀行、保險、期貨、龍頭企業有機融合,為農戶提供融資、訂單、風險管理為一體的全鏈條式金融服務模式。
四是構建起穩步對外開放發展格局。以2018年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為起點,目前大商所已有11個期貨和期權品種相繼實現對外開放,14個期貨和期權品種面向合格境外投資者開放交易,境外客戶參與深度持續提升。今年3月,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掛牌上市了以大商所豆油期貨價格為基準進行結算的期貨合約,為進一步深化境內外市場聯通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
本次大會以“開放融合·向新提質·共謀發展”為主題,共設置有主論壇和油脂油料、飼料養殖、玉米深加工3個分論壇,邀請境內外專家學者、行業權威人士圍繞相關行業熱點進行深入分析解讀并分享新觀點、新思路,以更好服務全球油脂油料及相關農產品市場期現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