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投資千萬元建廠遭遇辦證難引發關注。經初步核查,企業反映情況基本屬實,有關責任人被調查和嚴肅問責,當地相關部門稱將全力推進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工作。
近年來,各地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政府重點工作之一。但是相關政策是否真正落地實施,營商環境是否真正得到優化,企業有沒有真正得到實惠,還需要認真檢視。
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這不僅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振經營主體信心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但是,好的營商環境不能看政策出了多少、口號喊了多少,還要多聽聽企業的聲音、問問企業的感受。
對此,要拓寬政企溝通渠道,尤其是相關部門和大量中小微企業的溝通渠道,建立職能部門與企業之間雙向溝通的良好機制,廣泛收集和聽取企業意見,找到目前營商環境建設中的不足之處。結合案例,診斷分析,是相關基礎設施不完善,還是相關人員業務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是地方部門與企業之間溝通不暢、效率不高,還是某些部門存在懶政情況?根據問題原因,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加以解決。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需要政策支持和貼心服務,更需要履職盡責。面對企業訴求,能辦的要盡快辦好,短時間內不能辦好的要給個明確期限,確實不能辦也要給個明確說法。企業在部分行政審批等事項上遇到“梗阻”,相關部門要幫著企業做好協調溝通工作,而不是以非屬地責任、非部門職責等為由,敷衍塞責。否則,不僅傷了企業的信心,也會給當地營商環境抹黑。
把營商環境建設落到實處,除了貫徹執行好國家已經出臺的相關方針政策外,還要結合地方實際,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制度,尤其是加大對職能部門履職盡責監督檢查力度,發現涉及不當履職或存在失職瀆職的情況,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應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簡政放權,不斷提升行政審批效率,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更加暢通無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