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華東地區了解到,期貨工具已成為化工產業鏈企業保供穩價、穩定經營的“法寶”。從傳統的“買賣差價”到“風險管理+增值服務”,化工貿易商“穩雙鏈”這條路越走越寬。
期貨賦能 供應鏈貿易商
詮釋“新角色”
促生產流通、保供應鏈韌性,是每一個貿易商的特殊“責任”。近日,在華東地區走訪調研時明顯感受到,在化工貿易中,期貨已作為標配工具,成為產業鏈企業的最大“法寶”。從傳統的“買賣差價”到“風險管理+增值服務”,化工貿易商“穩雙鏈”這條路越走越寬。
“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是江蘇江陰特有的文化精神,而這一精神也融入了江陰實體的“基因”。此次走訪中了解到,已連續七年獲得中國服務業500強,多次獲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江蘇民營企業200強的江陰市金橋化工有限公司(下稱金橋化工)就是秉承著“創新基因”,深耕主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化工貿易民營企業代表之一。“真誠的心鑄就合作的基石,堅強的人追求長遠的理想”這一口號也讓金橋化工在供應鏈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據了解,金橋化工成立于1997年,長年從事能源和化工產品的國際和國內貿易,主營能源和化工產品的市場渠道及分銷。國內業務以華東地區為主,輻射全國,擁有穩定的上下游終端客戶千余家。2023年,金橋化工貿易量650萬噸,貿易額330億元。
“我們從傳統貿易起家,之后定位于供應鏈管理公司,通過產業鏈與供應鏈‘雙鏈驅動’使公司運行更加專業、更加穩定。”金橋化工常務副總經理何曉東說,公司前十年的發展是以“穩”為主,以貿易為基礎,尋找化工產業鏈上下游的穩定資源。“這很樸素也很實際,就是要深耕產業鏈,扎根終端客戶。”何曉東坦言。如今,金橋化工客戶的備案里已有2000多家合作伙伴。
從開始做貿易,服務的初衷就已形成,這也讓何曉東認識到貿易服務的重要性。要想做好貿易服務,硬件必不可少。通過公路、水路、倉儲碼頭實現貿易物流一體化,金橋化工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道路不斷完善,與客戶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信譽。
“在打造供應鏈的過程中,金橋化工利用期貨工具從初步嘗試,到運用嫻熟,再到百分之百期現結合的服務,實現了快速發展。”何曉東表示,對企業來講,期貨“如虎添翼”。通過充分運用期貨工具和穩定的客戶群,金橋化工為上下游產業提供供應鏈服務,公司營業額保持穩健增長。“期現結合為現貨企業服務,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工作。”何曉東稱。
在杭州,嘉悅物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嘉悅物產)是近年來國內化工供應鏈貿易商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據了解,嘉悅物產自2017年成立就有著“現貨+金融”的DNA,公司靈活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構建產業生態鏈,通過定制化金融服務解決方案,滿足上下游客戶的風險管理需求,提升行業效率。
“2023年,我們的實物貿易量為300余萬噸,預計2024年整體規模將繼續提升。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為公司實現穩定經營提供了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嘉悅物產業務總監葉辰表示,目前,除了在期貨市場直接套保外,嘉悅物產在業務中融合了基差交易、期轉現業務、含權貿易等,為產業客戶的風險管理提供幫助和支持。
據了解,同樣作為供應鏈企業的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基寧波)也立足期現結合經營模式,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幫助實體企業鎖定加工利潤、降本增效、防范風險的同時,經營和規模效益也得到快速增長,銷售范圍已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中基是‘鏈主型’產業鏈運營商,提供工貿一體、期現聯動、期現結合全方位、全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涉及的種類也非常全面,目前是浙江省重點進出口供應鏈平臺。”中基寧波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不斷調整經營理念,突破傳統的外貿經營,中基寧波發展成為一家實體產業鏈運營商,運營模式為期現結合、產融結合、工貿結合等。“我們從海外進口原料,在國內進行生產加工或半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再進行出口,形成了外貿的生態閉環。”上述負責人稱。
增強自身實力 強化產業鏈“紐帶”作用
近年來,國內外聚氯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化工產品價格波動劇烈,對我國化工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了很大影響,也對我國化工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提出了新的挑戰。貿易流通企業,特別是具備期現貨市場一體化運作能力的供應鏈企業,作為產需銜接的關鍵紐帶,在促進化工產業提質增效降本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維護我國化工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護城河”,為產業鏈的順暢運行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注入動力。
“貿易企業不僅是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橋梁,還在確保供應鏈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何曉東表示,其通過購銷網絡和市場渠道,能夠有效傳遞信息、協調資源,并在關鍵時刻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對此,物產中大嘉悅(浙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濤也表示,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方面,除了傳統的承上啟下角色,貿易商還要承擔產業鏈價格管理、加工利潤管理等服務商角色。“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在交易所的規章制度下,熟練使用期貨和衍生工具管理好價格風險。”張濤表示,在這個過程中貿易企業承接的上下游的一些潛在風險,需要通過期貨和衍生工具進行管理和對沖。
事實上,從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下稱中物聯大宗分會)對典型供應鏈企業的最新研究成果看,供應鏈企業運用期貨和衍生工具的能力越強,生產經營越穩定,企業發展質量效率也明顯高于其他同行。中物聯大宗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認為,從整個產業來看,培育壯大一批具備期現貨市場一體化運作能力的現代流通企業,不僅有利于降低社會存貨水平,提高存貨周轉效率,也有利于降低企業應收賬款率和資產負債率,對促進我國化工等大宗商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化工市場變化很快,變化因素也更加多元化,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供應鏈服務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行業在加速產業升級,產業鏈綜合利潤壓縮,落后產能逐步淘汰。
以液體化工板塊為例,2021—2023年,乙二醇行業利潤率較低,2022—2023年苯乙烯行業也逐步進入供需錯配階段。“在產能快速投放周期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面臨長期虧損局面,開始主動謀求改變,尋求運用期貨和衍生工具來實現穩定發展。”張濤稱,在行業整體虧損的情況下,減虧成為上下游企業的主要訴求。
面對市場的這一新訴求,貿易商不僅要有渠道、物流的“硬實力”,還要會熟練使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來進行風險管理。據了解,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貿易企業不斷調整和優化期貨運用策略,積極參與市場教育和行業交流,提高自身在期貨市場的競爭力。
“我們2019年開始接觸苯乙烯期貨市場,當時的價格波動讓我們逐步認識到了套期保值的重要性。但那時企業對期貨的認識仍然比較模糊,主要關注其價格鎖定功能。”金橋化工基礎化工事業部總監游鈴嘉表示,2020年,隨著對期貨市場認識的深入,企業開始進行一些試點交易。通過培訓、咨詢、市場調研等方式,企業逐漸認識到期貨還可以用于對沖、套利等。這一階段,企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認識到了市場的復雜性和風險。2021年,企業完善了期貨交易團隊,并制定了系統的風險管理策略。“我們開始將期貨作為整體運營策略的一部分,通過對沖等方式有效管理風險、優化收益。”游鈴嘉說。
“貿易型企業通過不斷提升期現結合能力,更好地管控價格波動所帶來的經營風險,讓企業能夠更加平穩地經營。”東證期貨化工首席分析師楊梟稱。
探索期現結合新模式 做好“穩雙鏈”服務
供應鏈一端連著產業,一端連著市場,匯聚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事關經濟安全。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七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期貨市場提出了“助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經濟金融安全和社會預期穩定,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由此可見,助力維護產業鏈與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對期貨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供應鏈企業以貿易采購、物流、倉儲、金融和信息等一體化綜合服務為基礎,充分發揮期現貨市場功能作用,優化資源配置,降本增效,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力量。”周旭表示。在現貨端,供應鏈企業一是為生產企業在國內外尋找成本更低、質量更優的原材料;二是幫助產業企業拓寬國內外市場,擴大銷售;三是為產業企業提供物流、金融和信息等服務。在期貨端,供應鏈企業一是通過套期保值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解決產業企業的后顧之憂;二是通過期現結合及時捕捉市場機會,幫助企業擴大生產,提升效益;三是發揮期現貨市場一體化運作優勢,通過虛擬庫存、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方式,幫助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供應鏈企業也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和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當前化工供應鏈企業已經從最開始的貿易1.0現貨采購、銷售,演變為貿易2.0基差貿易,并逐步探索貿易3.0含權貿易,將金融工具更加多元化地融入企業日常采銷。
“以苯乙烯為例,2019—2020年,苯乙烯市場仍然以‘一口價’模式為主,基差貿易模式開始運作,但市場占比較少;2021—2022年,上下游工廠開始逐步接受基差前點價模式,通過期貨工具鎖定加工費用。”游鈴嘉說,2023年開始,苯乙烯行業的基差前點價模式開始盛行,基差交易比例超90%,同時,基差后點價模式也逐步開始向下游客戶推出。2023年,苯乙烯期權上市,市場非常認可期權工具對產業的服務功能,金橋化工也開始通過“期貨+期權”模式服務上下游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金橋化工已開始設計、推廣含權貿易模式,與下游企業密切溝通,了解產業客戶需求,為其設計出更好的含權貿易模式。在保障產業鏈購銷渠道、實現“穩雙鏈”服務基礎上,貿易型企業積極使用期貨衍生工具,為上下游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平滑上下游不同貿易方式帶來的摩擦,最大范圍內利用自身資源,為上下游客戶提供良好的供應鏈服務,從運輸、倉儲、銷售等多方面降低上下游客戶供應鏈端成本。
“在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中,我們的主要服務模式是基差前點價、后點價及初級的含權貿易。”葉辰表示,“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認知水平的客戶,我們會逐步提供更為靈活的服務模式,比如期權結構、不同計價基準轉換、內外盤價差套保互換、移倉換月等,核心是運用多種工具對雙方認可的策略做一些安全性高的表達。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們也在不斷了解上下游企業的實際問題和痛點,結合投研框架為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從“對立”到“共贏” 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
此次調研中,令人印象較深的是,在談及產業鏈企業時,貿易型企業用了“共情者”一詞,這也側面反映出貿易商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關系發生了“質”的改變。從價格博弈到協作共贏,這種轉變不僅增強了貿易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促進了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穩定發展。
這一關系的轉變離不開貿易型企業為其提供的風險管理服務。據游鈴嘉介紹,今年7月,某苯乙烯下游工廠因裝置故障停車,導致原料無法完全消耗,但企業并不看空8月苯乙烯價格。當時苯乙烯期貨的期限結構為“近強遠弱”,下游工廠希望通過貨物置換,將其持有的4000噸貨物移倉至次月,方便以后生產使用。
“當時盤面月差在100元/噸,7月和8月的紙貨價差在170元/噸附近,我們得知客戶的情況和訴求后,迅速制定策略,通過基本面結構判斷當時線下紙貨月差比線上盤面月差更強。”游鈴嘉表示,公司幫助客戶先通過盤面鎖定月差,接著逐步轉移到線下,最后線下開倉線上同步平倉,完成了4000噸實貨換月,幫助客戶節省庫存成本170元/噸,成功實現了降本增效。
“上游企業希望價格在高位時,多銷售成品,兌現加工費,下游企業希望在價格低位時,鎖定更多原料,控制生產成本。相對靈活的點價、移倉、期權服務是最基礎的服務訴求。”張濤表示,此外,上下游企業希望貿易商能夠提供一些專業的行情分析和策略建議,還有部分企業有物流方面的訴求,比如不同品牌、不同倉庫貨源的調配等。
據葉辰介紹,針對長期合作客戶,他們會積極幫助企業制訂風險管理方案,提出合理建議,此外,也會積極參與交易所、期貨公司、行業協會等舉辦的培訓和交流會議,通過主題發言、討論等方式開展期現業務培訓。
“在日常的貿易中,我們積極與上下游企業溝通期現、期權業務,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探索新模式,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并不局限于簡單的買賣關系。通過持續的溝通交流,目前與我們合作的上下游企業的期貨和期權專業知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通過對產業鏈基本面的深入交流,我們和上下游企業對市場行情的把握以及對潛在風險的把控能力都有了提升。”葉辰說。
據了解,隨著期貨逐漸深入產業,產業之間期現的結合更加緊密。上下游企業逐步意識到期貨對產業的幫助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期貨的認可度逐步提高。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政策更加靈活,轉變更加迅速,有部分企業開始嘗試使用期貨工具,發現期貨成交活躍度高、及時性強,而且避免了傳統貿易買賣雙方利益對立的場景。
“從剛開始認為期貨品種上市會沖擊傳統產業,到利用期貨賭價格漲跌,再到現在積極運用和探索期貨工具以規避價格風險、優化利潤,小微企業也逐漸認識到了期貨工具的本質。”張濤稱。
受訪企業普遍表示,在大宗商品貿易行業耕耘多年,在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坎坷,也收獲了很多心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上下游客戶的角度,客觀地提出解決方案。
葉辰表示,隨著市場的發展,價格變動的因素越來越多,供需變化越來越快,市場反應也越來越敏捷,對貿易商來講,認知體系的更新和研究框架的迭代是一種挑戰,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增加結構性工具的運用,進一步完善多元化服務模式,保持服務的初心。
“當前,化工產業鏈從上到下逐步進入了供應相對寬松的階段,非常考驗化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何曉東表示,一是考驗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二是考驗企業的資金管理能力,三是考驗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金橋化工將繼續從自身出發,將使用金融工具穩定企業生產經營理論推廣到產業,將期權工具引入貿易,通過含權貿易為客戶提供二次點價服務,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