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和農產品貿易的日益活躍,油脂油料期貨市場的交易量、持倉量等關鍵指標均呈現穩步增長趨勢,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通過套期保值等操作鎖定成本、規避風險。在昨天舉行的“第18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暨農畜產業(衍生品)大會”油脂油料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全球大豆油料供需格局、期貨工具運用等熱點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多措并舉深化油脂油料產業服務
當前,國內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呈現穩健發展態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客戶的廣泛參與為市場增添了活力,各期貨品種的功能逐步得到有效發揮。為了進一步提升市場參與度,做好產業服務,國內相關期貨交易所開展了諸多工作。
據了解,今年以來,大商所按照中國證監會的部署,圍繞期貨市場提質增效、促進市場功能發揮,在服務油脂油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深耕:一是貼近產業需求,持續優化合約規則制度。二是扎根產業,不斷開拓市場培育新模式,深化對實體經濟的個性化精準服務。三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擴大油脂油料板塊價格影響力。四是場內外、期現貨融合發展,將期現結合業務做深做實。五是健全完善風險防控,始終把市場穩定運行放在突出位置。
“下一步,大商所將持續努力打造更加透明、高效和穩定的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大商所副總經理王玉飛在會上表示,一是持續擴大大豆定價影響力,繼續爭取進口大豆參與實物交割的支持政策,優化完善黃大豆2號合約規則,進一步促進黃大豆2號期貨功能發揮。二是繼續深化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培育,加強與行業協會和地方政府合作,大力實施“產業客戶參與度提升專項工程”,增強會員期貨公司的綜合實力和專業能力,更好發揮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定價能力。三是堅定不移推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拓寬對外合作開放渠道,深化同境外期貨交易所合作,吸引更多境外產業企業參與境內期貨交易,推動更多境內外企業在現貨貿易中利用期貨價格定價,加強國際貿易中期現貨市場的互聯互通。四是不斷探索期現結合業務服務實體經濟模式,做好油脂油料期轉現業務模式的推廣復制,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基差貿易聯動點價,加強與期貨交割倉庫在期現結合業務上的對接合作,探索協商機制在期貨交割、協議交收等環節的應用。此外,將繼續研究大豆套利指令的應用,使產業參與更加便捷高效;優化交割系統,運用智能監管確保交割安全。
鄭商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郭淑華在會上表示,油脂油料是我國參與全球商品定價的重要板塊,鄭商所高度重視該板塊的建設和發展,2007年至2021年先后推出了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等品種,并陸續上市了菜籽粕、菜籽油、花生期權。2021年,鄭商所將原產于加拿大和阿聯酋的菜粕首次納入交割品范圍,便利了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期貨市場。2023年,中國證監會批準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期權作為境內特定品種對外開放,進一步推動了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鄭商所始終牢記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持續推進包括油脂油料品種在內的產業開發服務工作。未來,鄭商所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國際化理念,努力將鄭商所打造成為世界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芝商所執行總監及亞太區農產品業務負責人Nelson Low介紹,當前,大豆壓榨量隨著大豆產量的增加而上升,這種增長同時也體現在大豆和棕櫚油的衍生品市場中。“對期權的應用越來越多,成為交易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統計,亞太地區期權使用率從5年前的1.3%增長到現在的超過3%。從2011年開始,我們推出了兩款產品——新作物的短期期權和周度期權,這兩種期權主要是管理不同產業客戶的風險。新作物期權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管理價格風險,主要適用于那些新的作物。周度期權主要是對沖相關作物報告及天氣預報帶來的短期價格風險。”Nelson Low說,未來芝商所會持續以企業客戶為中心進行創新,幫助客戶解決痛點,如推出更多期權創新產品。
全球大豆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據了解,當前全球大豆市場復雜多變,2024/2025年度全球大豆主產國產量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將給壓榨行業帶來巨大挑戰。基于此,相關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對期貨衍生品的運用,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和趨勢,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當前市場受到創紀錄供應量的影響,全球將保持高庫存狀態。”路易達孚全球大豆業務負責人Francisco Magnasco在會上表示,其中,美國和巴西大豆總產量同比增加2100萬噸,創下歷史新高。第三大主產國阿根廷方面,現在對產量作出展望還為時尚早,但預計產量處于中性水平(3—3.1噸/公頃),再加上2025年2月可能出現的大量結轉,新作物年度的總供應量將接近創紀錄水平。
“近年來,出口目的地的壓榨能力大幅提高,需求復蘇可能會更加強勁,特別是在有一定壓榨利潤的情況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需求復蘇還不足以消化三個主要產地的巨大產量。”Francisco Magnasco說,長期來看,中國需求增長有所放緩,而原產地的出口潛力繼續強勁增長,如果中國市場不能產生更多的需求,2025年大豆市場將很難在供需之間找到平衡。
國內大豆壓榨行業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注意到,當前國內大豆壓榨產能持續擴張,過剩現象長期維持。”中糧油脂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朝暉在會上表示,按剔除長期閑置產能統計,近10年來,國內大豆壓榨年產能由1.2億噸增至1.4億噸,增幅為16.7%,但油廠平均開機率常年僅在55%—70%之間,效率不高,大量產能空置,導致行業整體難以獲得持續的工業利潤,經營業績波動較大。此外,國內大豆供應對外依存度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80%以上。大豆裝卸港效率偶發延宕,內陸運輸和跨越大洋的長途海運也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基于此,王朝暉認為,國內大豆壓榨行業未來仍將面臨產能嚴重過剩、需求增速放緩、原料進口依賴程度高等問題,低迷的工業利潤給企業的持續經營帶來極大挑戰。
供應過剩的背景下,應該如何解決困境?王朝暉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和市場狀況,企業應當嚴守風險管理紅線,深度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同時積極應用期權等工具,創新交易模式,提升套保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期現結合已經成為油脂油料行業成熟穩定的業務模式,做好套期保值不僅是經營和行業自身特點的要求,更是企業經營者管理風險、創造價值的重要手段。
“大豆壓榨企業成長于高度開放、快速發展的時代,應當樹立‘面向未來’的積極心態,擁抱時代和行業新的發展方問,勇于創新,做到永葆活力、基業長青。”王朝暉最后說。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