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化遺產游日漸火爆,承載歷史記憶與藝術精粹的古建筑受到越來越多游客青睞。因熱門游戲走紅的山西隰縣小西天景區,今年國慶假期游客量同比激增335%,給管理和保護工作帶來不小壓力。如何在古建筑的保護與開發之間找好平衡,需要更周全的考量與規劃。
要堅持保護優先。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應做好古建狀態和游客數量的有效監測。安裝室內二氧化碳、溫度、濕度等監測終端,做好文物保存環境的實時監測預警。優化景區運營,通過實名線上預約、推送客流動態信息等方式,引導游客錯峰游覽。制定游覽高峰期應對預案,適當延長經營時間,有效保護古建筑安全。避免短期內涌入海量客流,降低參觀體驗,也不利于文物保護。
還應做好系統設計。古建筑的魅力在于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應充分挖掘區域特色和文化標識,提供更多旅游產品。比如加強區域聯動,精心設計游覽線路,以打卡、探訪等活動提升游客體驗;推出原創劇目、文藝表演,開發文創產品,深化對古建筑文化內涵的闡釋和產品轉化;運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讓游客深入了解古建筑的內部結構和文化歷史等。通過為游客帶來豐富的旅游體驗,既緩解了客流壓力,又拉長了游客停留時間,可謂一舉多得。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