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寶雞訊 11月16日,陜西省“村歌村戲村民唱”暨移風易俗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寶雞鳳翔六營村。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一級巡視員尹虓,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吳迪,陜西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孫礦玲,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育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級督查專員李祖鵬、來國超,寶雞市政府副市長李武發,市政府副秘書長陳煥文,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趙海斌,鳳翔區區委書記王宏強,區長彭世忠等出席活動。
禮贊豐收,共享喜悅。
活動現場,近千余名干部群眾齊聚雍城,百余名農民群眾唱得響亮,氣氛熱烈。一曲《相約龍頭村》唱出了對家鄉的熱愛和贊美,拉開了活動序幕。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歌曲、舞蹈、戲曲、鼓樂等拿手好戲連番登臺,原汁原味的演繹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為現場的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讓群眾在家門口樂享了鄉土味、煙火氣十足的文化大餐,實現了“群眾看戲”和“群眾演戲”的完美結合,全面展現了極具陜西特色、富有農趣農味的傳統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也彰顯了鄉村全面振興的顯著成就,鄉村文化真真正正融入到群眾的“心坎里”。
活動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代表宣讀了“大學生服務鄉村文化振興”倡議書,志愿者代表交流分享了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經驗,《大愛》《家有喜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移風易俗宣傳,打通了理論宣講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豐”景如畫,碩果累累。
活動當天,寶雞市各縣區開展泥塑、刺繡、剪紙等非遺傳承現場制作和特色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與會領導及嘉賓現場參觀并前往中國泥塑體驗園指導。同步組織若干名“鄉村振興助農主播”對戲曲展演、特色農產品展銷、特色文旅等活動進行現場直播。
塑形鑄魂,美麗升級。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此次“村”味系列活動,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立足陜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村歌村戲村民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挖細研鄉村文化特色,展示展演極具陜西鄉村特色、富有農趣農味的地方曲目,開展鄉村文化振興活動,充分展示了新時代廣大農民群眾追求幸福、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弘揚了時代新風,推進了農村移風易俗持續開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動力活力。
三秦大地,沃野千里。
此次活動以農民為主角,搭建了展示風采的平臺,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農民從“田間”走上“舞臺”,講述農民的故事,展現了農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千里迢迢,干群齊聚一堂,共享豐收的喜悅,激發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弘揚了時代新風;描繪鄉村發展的藍圖,彰顯了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大地流彩-陜西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系列活動之一,由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寶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寶雞市農業農村局、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寶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寶雞市鳳翔區人民政府聯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