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物聯網、信息網、能源網三網融合的超級終端,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邊界不斷擴大,價值鏈加速擴展。這是加快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智能網聯汽車是集成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先進制造、大數據等諸多新技術的載體,是多項新技術的交匯點,備受全球發達經濟體關注、重視。根據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的預測,到2030年,我國“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總產值增量將達到25825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28.8%,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對于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附加值及全球競爭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能夠有效解決交通安全、道路擁堵、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問題,是推進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打開了產業發展的更大空間。
目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體系初步建立,建成涵蓋基礎芯片、傳感器、計算平臺、底盤控制、網聯云控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人機交互等技術全球領先,線控轉向、主動懸架等技術加快突破。也應看到,盡管取得的進展明顯,但在技術創新發展、法規標準完善、產業生態構建、商業模式開發等方面,我國還面臨一定難題,需強化各個環節,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優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生態。加快法律法規完善,健全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智能化功能規范、智能網聯車輛的責任認定和數據隱私保護、基礎設施協作建設、技術標準制定、安全測試認證以及產業應用推廣等標準和法規。推進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路側和云側的基礎設施同步升級和技術改造,優化車—路協同機制,促進整體路測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與共享。建設大數據云控平臺,構建政府監管、企業運營、社會服務等一體化的智能交通體系。加快構建汽車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對“端—網—云”各環節的信息安全監管。
構建智能網聯汽車自主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國家體制優勢和市場創新主體力量,形成以場景牽引的科技攻關模式。加大力度推動基礎共性技術聯合研發和項目實施,加強對原創性、顛覆性技術以及“卡脖子”技術的攻關,推動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推進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和中試驗證基地,搭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平臺、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加強重點技術和應用領域核心知識產權的布局。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轉移,促進核心零部件的技術孵化和產業落地,打造穩定可靠、競爭力強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體系。
統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協同合作和產業推廣。推動行業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本鏈深度融合,增強核心競爭力。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應用,重點部署新型基礎設施、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領域的產業化,形成從技術研發、測試驗證到商業化探索的全鏈條。充分發揮試點示范作用,探索培育可持續商業化模式;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積極搭建產業合作聯盟。加強與國際組織及跨國企業的合作,在聯合開發、技術輸出、技術共享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的國際標準,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