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世界第一!近日,聯合國旅游組織執行委員會第122次會議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鄉村”名單,我國申報的湖南十八洞村、安徽小崗村等7個鄉村入選。至此,我國的“最佳旅游鄉村”總數達到15個,居世界第一。
這份榮譽,不僅是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成果的生動展現。以湖南十八洞村為例,2013年11月3日,“精準扶貧”的春風從這里吹遍神州大地。如今的十八洞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當時的1668元增加到2023年的25456元,形成了種植養殖、鄉村旅游、勞務輸出、山泉水等“旅游+”產業體系,生動鮮活的“紅色教材”、絕佳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苗族文化,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
不僅是十八洞村,快速發展的鄉村旅游為一個個山村注入活力,也讓越來越多的農民鼓起腰包。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鄉村旅游重點村鎮9500余家,其中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597個,鄉村旅游也日益成為帶動旅游市場復蘇、縣域經濟發展、城鄉消費擴大的重要動能。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人數為22.48億,同比增加15.5%;接待總收入為1.32萬億元,同比增加9.8%。
鄉村旅游的意義不止于此。如果說增收就業是發展鄉村旅游帶來的直觀收益,那么促進生態涵養、倡導文明風尚、優化基層治理,就是不可忽視的潛在效益。浙江湖州余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賣品牌”,走上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甘肅蘭州分豁岔村通過開展崇禮明信、移風易俗、家風建設等活動,讓游客在欣賞風景的同時還能感受文化美、精神美??梢哉f,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過程中,鄉村旅游也有獨特的作用。
當然,“最佳”也是一種責任。“最佳旅游鄉村”數量世界第一的背后,寫滿了對各地進一步探索實踐的期待。今年旅游有個新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踏上“奔縣”之路。相比在熱門景點“人擠人”,不少人更渴望享受寧靜舒適、文化底蘊深厚的休閑之旅。順著這樣的新需求,鄉村旅游想吸引更多人,就要思考如何讓游客在村里慢下來、住下來。比如,可以通過發展非遺紀念品制作等新業態,吸引更多人前來體驗新消費,等等。
進一步說,經過多年的發展,鄉村旅游已經從農家樂、采摘園等單一業態,轉向多業態全產業鏈經營,涵蓋創意設計、資源開發、餐飲住宿、文創商品、特色農產品銷售、網絡社交互動等方面。對于各地來說,怎樣繼續平衡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如何吸引更多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旅游開發,挖潛新的特色發展元素,讓鄉村旅游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一個個發展中的課題,等著業內各方努力作答。
鄉村旅游發展前景廣闊。在文旅消費提質升級的大背景下,簡單的“復制粘貼”已不能滿足人們品質化、多樣化的旅游需求,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品質上做文章,鄉村旅游就能更好回應游客對“詩和遠方”的追求,各地也將不斷涌現更多的“世界級代表”。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