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區工廠為什么叫‘蒲公英’?”
“因為我們希望它像蒲公英一樣遍地開花?!?/p>
憨態可掬的唐風娃娃、五顏六色的花朵造型、富有創意的針織掛件……11月13日,記者走進寶雞市渭濱區經二路街道辦事處,被這里琳瑯滿目的針織文創產品吸引。經二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宏設介紹,這些產自“蒲公英”社區工廠的文創產品,先后參加了第十九屆文博會、2023年北京服貿會和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多個大型展會。今年5月,“蒲公英”社區工廠應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組委會邀請,為比賽設計并制作頒獎花束。
11月13日,寶雞市渭濱區經二路街道新渭路社區的“蒲公英”社區工廠里,工人在制作文創產品。
經二路街道共有7個社區166個居民小區,總人口6.8萬,轄區內老舊小區多、老年人口多。如何讓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收?經二路街道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找到了適合自身實際的答案——建好“蒲公英”社區工廠,通過文創產品加工帶動困難群眾就業增收,實現了居民增收、產業發展、社會和諧。
問題導向,找準切入點
全職媽媽希望在照顧孩子之余就近就業;老年人希望能發揮余熱,讓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面對居民的多樣化就業需求,經二路街道黨工委多方探索嘗試,找到滿足不同需求的方案。
李宏設介紹,街道按照“黨建+社區工廠”模式,由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與轄區文創企業合作成立“蒲公英”社區工廠,通過創建就業新平臺,將文創與銷售之間的加工環節交給居民,把編織加工技藝教給居民,幫助他們利用閑暇時間創業創收。
64歲的閆惠萍剛從老家來寶雞時,除了給孩子做幾頓飯之外,平日里無事可做。2022年3月,閆惠萍參加經二路街道新渭路社區組織的活動時,得知這里有一個“手工編織團隊”,很快就加入其中。
如今,閆惠萍已成為“蒲公英”社區工廠的骨干力量,不僅自己忙著鉤織一個個漂亮的小花朵、小玩偶,就連老伴、兒媳、女兒、孫子也成了她的好幫手。她說:“我現在是家里的鉤織小隊長,我們家還成立了一個鉤織小幫幫團。在制作的時候,大家手機也不玩了,電視也不看了,家里的氛圍可好了?!?/p>
多方支持,錨定發力點
黨建帶動產業,產業促進就業?!捌压ⅰ鄙鐓^工廠負責人袁湛韜告訴記者,社區工廠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
經二路街道安排一名黨工委委員專職負責協調解決社區工廠建設運營各項工作,將4個社區黨建微陣地交由社區工廠開展鉤織工藝培訓,還騰出街道辦事處辦公樓一樓作為社區工廠產品展示窗口,吸引更多居民體驗參與。同時,主動協調對接區人社、文旅、農業農村、婦聯、殘聯部門相關政策扶持,匯聚社區工廠建設發展合力。
袁湛韜說,隨著產品走俏,社區工廠急需擴大規模。街道黨工委獲悉后,立即和渭濱區高家鎮黨委溝通,雙方攜手共進,在高家鎮晁峪村建成“蒲公英”社區工廠的分站點之一。
晁峪村村民邵玉愛經過社區工廠老師的專業指導和培訓后,不僅自學了鉤針編織技術,還組織村里的婦女一起學習。隨著訂單增多,村民們不僅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也為之一新。
目前,“蒲公英”社區工廠已覆蓋40多個社區和10多個村,鉤織隊伍發展到1000多人,為轄區的殘障人士、生活困難群體、全職媽媽等搭建了就業平臺,幫助他們實現了居家就業、文化創收。
著眼長遠,尋找突破點
據介紹,渭濱區結合各社區實際,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及“兩新”組織吸收就業、鏈接資源的優勢,通過產業助力、項目幫扶、技能培訓等舉措,不斷助力居民拓寬就業增收渠道,以“黨建+社區工廠”等方式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扶持企業,惠及民生?!捌压ⅰ鄙鐓^工廠手工鉤織門檻低、工作時間地點靈活,不光全職媽媽、老年人3參與積極性高,不少轄區商戶也兼職做工,一些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也積極加入。目前,社區工廠編織隊伍人均年增收超過1萬元。
為助力企業長遠發展,鞏固生產加工鏈條,讓更多群體參與進來,今年8月,渭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經二路街道召開“渭濱鉤織工”勞務品牌暨“蒲公英”社區工廠現場推介會,將“蒲公英”社區工廠認定為“渭濱鉤織工”勞務品牌,并在全區進行推廣?!捌压ⅰ鄙鐓^工廠也積極回饋社會,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定期組織參與鉤織人員開展趣味運動會、女性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咨詢等活動,培育孵化志愿服務隊開展公益服務活動,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局面。
(來源:西北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