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瑞兵介紹:“2021年9月,在全國率先完成了山西省級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修訂,明確婚假30天,符合政策生育的獎勵延長產假60天,男方護理假15天,子女不滿3周歲每年育兒假15天,夫妻雙方所在單位可以分別每月發放不低于200元的嬰幼兒保教費。”(11月21日 央視網)
生育是人生與家庭之大事,也是社會與國家之要務。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口開始負增長,總和生育率跌破1.1,遠低于2.1的更替水平。當前,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促進生育率向適度水平回升,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2024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旨在通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改善生育環境,減輕育齡家庭的經濟壓力,為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奠定基礎。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口工作,持續加強生育支持政策保障和供給,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根據2021年修訂的《山西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的夫妻可以享受婚假三十日,旨在通過提供更長的婚假,促進家庭穩定與和諧,進而推動生育率的回升。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地方政府在應對人口挑戰方面的創新思維與實踐探索,也標志著生育政策上的新進展。
然而,政策的出臺只是第一步,關鍵在于政策的執行與落實。如果政策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無法真正惠及廣大育齡夫婦,那么政策的效力將大打折扣。例如,當前各地的立法雖然延長了婚假,但規定由企業支付假期工資,這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導致企業抵觸執行,勞動者有假不敢休。針對這個問題,政府可以在稅費等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的政策支持,分擔部分假期成本;勞動監察部門應定期抽查用人單位執行婚假規定的情況,保證制度有效實施,同時對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真正讓年輕家庭感受到政策的溫暖與便利。
要想實現長遠的生育目標,還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才能真正讓育齡家庭感受到政策的溫暖與便利,積極參與到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進程中來。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