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安康訊(通訊員 王永欽)11月27日,安康市漢陰縣雙乳鎮召開2024年財政工作總結暨2025年財政工作謀劃會,旨在牢牢把握2024年漢陰縣財政工作要點,全力推進各項財政中心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進一步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到推動財政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真正發揮財政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的基石作用。鎮黨委、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各預算單位、村(社區)負責人及報賬員,財政所全體干部參會。
會上,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財政工作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關于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漢陰縣財政局關于加強“一卡通”管理及近期財政重點工作推進會議精神,通報了2024年財政中心工作開展情況(財政收支、財政銜接資金績效管理、財會監督等),深入剖析了難點堵點問題,結合2025年預算編制與執行、銜接資金績效管理、農村綜改項目、財會監督、惠農“一卡通”等財政中心工作進行謀劃。
堅持“1個方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系統全面分析了財稅體制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從預算制度、稅收制度、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等方面作出了系統部署,既包含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深化,也提出立足現實需要的改革和創新。學習好、領會好、落實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全會精神引領下,結合年度中央財經工作會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深刻認識到財政事業在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突顯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準確把握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精神實質與核心要義,聚焦“拓財源、穩經濟、優管理、守底線”,進一步堅定改革信心、明晰改革趨向、提升改革本領,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充分發揮財政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的重要作用,自覺當好財稅體制改革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用改革的辦法破難題、促發展、開新局,切實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到財政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錦繡漢陰提供堅強財政保障。
把握“3個聚焦”
聚焦目標任務,做好中心工作的謀劃與落實
始終堅持“以政領財、以財輔政”,牢固樹立“以當家思維做好管家服務”的理念,深刻認識到財政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政治性是第一屬性,講政治是第一要求,始終承擔為黨治國理政、當家理財做具體服務保障工作的根本職責,對照各項中心指標實時監測、對標找差,努力在關鍵環節上尋求突破,在短板問題上打開局面,以創造性的工作推動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及財政事業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牢固樹立讓財政收入實現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
聚焦發展要事,做好建章立制的謀劃與執行
建章立制要時刻圍繞服務保障黨委、政府中心大局,研究把握宏觀財經形勢,統籌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從“能不能”制定向“應不應該”制定轉變;執行層面上要兼顧精準性和有效性,始終踐行財政資金撥付“直達快享”理念,以更精準的績效管理、更快速的資金兌付、更周密的財會監督,確保政策資金效能實現“1+1>2”的效應。
聚焦提質增效,做好財政治理的謀劃與推進
突顯財政的功能和定位,系統提升破解財政短板弱項的能力,重點關注稅源挖掘、盤活“三資”、重點產業發展等領域,同步做好財政資金科學分配、統籌調度,兼顧“過緊日子”和“大錢大方、小錢小氣”理念,堅決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切實通過管理提質增效帶動財政穩增長、強預期、增動能、防風險作用,充分彰顯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擔當與價值。
提升“4個能力”
提高政治能力。堅持政治引領,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能力,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清醒的政治頭腦,時時處處從政治高度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在大是大非前保持高度清醒,形成強大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提高學習能力。常態化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要增強“八項本領”、提高“七種能力”的重要論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理論、知識、技能儲備,及時吸收借鑒發達地區財政工作的優秀成果,重點關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等重大發展課題。
提高執行能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系統部署了十四個方面300多項重大改革措施,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執行落實,通過周密可行的具體方案和扎實有效的具體行動將各項部署落到實處,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提高創新能力。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立足經濟運行實際,找準關鍵癥結,制定切合實際的舉措,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索新的實踐,積累新的經驗,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創造性地推動財政事業發展提質增效。
落實“5個堅持”
堅持“鐵軍”作風建設,打造高素質隊伍。一是強化財政政治引領,堅決扛牢政治責任,常態化開展政治教育,引導財政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加強黨對財政工作的全面領導;二是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以持續鞏固黨紀學習教育成果為重點,抓好問題檢視整改,扎實推進清廉財政機關建設,常態化聯系協同包聯社區黨組織抓好黨建工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三是夯實會計基礎,主動對標政策新要求,鉆研財經管理新業務,嚴格執行各項財經政策法規,緊密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提升財會人員分析形勢、把握政策、依法履職的能力,切實提高職業素養。
堅持優化收支管理,實現高起點統籌。一是加強財源培育,關注瓶頸短板,推動財政收入有質有量,精準謀劃項目,搶抓政策機遇,爭取更多資金及支持;二是厲行節約,堅持過緊日子,從嚴管理項目支出、資產、采購及機關管理,優化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清理存量資金,提高精準度,推動財政支出有保有壓;三是加強績效管理,堅持“大錢大方、小錢小氣”,集中力量辦大事,科學設置績效指標,優化整合財政資金,提升資金使用績效。
堅持管理提標擴面,推進高效能治理。一是關注零基預算改革,細化項目庫管理,提高預算編審質量;二是強化預算績效管理,關注成本控制,強化績效結果應用,實現項目全過程績效評估全覆蓋,提升績效評價質量;三是增強本級財政統籌能力,理順各預算單位、跨層級資金收支關系,避免各預算單位“各自為政”和資金浪費,構建合理、規范、均衡、有力的財政管理體系。
堅持增進民生福祉,強化高水平保障。一是聚焦保障民生實事,筑牢民生底線,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確保年度民生支出比例不低于80%;二是聚焦助力社會事業,加強困難群體兜底幫扶資金保障力度,統籌好“惠農惠民”等相關資金和各類補助資金等,落實低保、臨時救助等各項民生保障提標、提檔、提補政策,常態化核實底數、排查問題,重點查處是否存在底數不清、虛報冒領、擠占挪用、滯留延壓等現象;三是聚焦推動鄉村振興,拓寬爭取渠道,發揮財政銜接資金、農村綜改資金等各類補助資金的引導和基石作用,落實好財政補助、產業振興、聯農帶農、以工代賑等措施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防范化解風險,規范高標準管理。一是加強政府預算管理和財政投資評審,常態化評估財政當期可承受能力和長期可持續能力,切實做到“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無預算不支出”,始終按照“不惟增不惟減只惟實”的原則持續提升財政投資評審質量;二是持續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始終將基層“三保”擺在財政工作的最優先位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保發展、保政府信用的能力,確保基層財政平穩運行;三是持續加大財會監督力度,圍繞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和中心工作,構建紀檢、巡視、審計協同機制,為日常監督、執法檢查、追責問責提供全方位支持,切實維護財經紀律的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