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機銀行已經成為許多市民購買理財產品的重要渠道。在手機銀行“理財超市”內,不僅有該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還有該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以及“代銷理財”。那么,這些理財產品都有哪些區別?“代銷”的理財產品靠譜嗎?對于市民來說,應該如何選擇?
“代銷”是理財銷售重要渠道
“經常刷手機銀行APP購買理財產品,可能以前沒太注意,最近發現有的銀行理財產品標注了‘代銷’兩字,而且代銷的理財產品數量與品種很多,有點無從選擇。”市民朱女士感慨。
在不少銀行的手機銀行中查詢可發現,銀行的“理財超市”不僅有賣自營產品,還代銷理財子產品。在寧波銀行手機銀行理財頁面,該行陳列著諸多代銷理財產品。如“年年鑫最短持有期11號A”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3.68%,最短持有180天,1元起購,中低風險/代銷。產品介紹中注明“代銷浦銀理財”。在江蘇銀行手機銀行同樣“代銷”了多款產品,如“信銀理財安盈象固收穩利七天持有期55號”理財產品,1元起購,中低風險,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3.52%。
那么,這些“代銷”產品靠譜嗎?據該行業相關人員介紹,銀行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資管新規后,只有銀行理財子公司才能發行理財產品,大多數銀行本身并不再生產理財產品,而是理財產品的搬運工。目前理財子公司大多還沒有自己的線下門店和線上銷售渠道,相關理財產品主要還是依靠母體銀行柜臺和手機APP進行銷售。想要分清理財產品是自營還是代銷,可以在合同中查看相關條款和信息披露的內容。另外如為代銷產品,宣傳文本一般會標注:“本產品由××機構(合作機構)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可登錄“中國理財網”查詢真偽
“我發現在不同銀行的手機銀行能買到他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那如果我想買工商銀行的理財產品,在交通銀行買和在工商銀行買有什么區別呢?”市民張先生表達了心中的疑慮。
我市一國有銀行理財經理解釋道,不同銀行即便代銷同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其選擇的具體產品和利率都不同,但不會相差太多,投資者需要注意比對選購。而銀行間可以代銷他行產品,目的是讓客戶能在多個平臺有更多的產品選擇。同時,理財產品相互代銷、打造“理財超市”,可以實現產品互補,豐富產品貨架。代銷理財收入增長也成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增長的重要推力。
對于投資者來說,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首先應當選擇投研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的理財機構。其次,選擇的理財產品期限長度應當與自身資金流動性需求匹配,合理搭配長短期理財產品。另外,綜合考慮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將資金合理配置在不同風險和收益的產品中以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資組合。
有些投資者擔心代銷產品不可靠,是因為害怕買到“假”理財。其實,每款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一般來說,每個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上,都會有以大寫字母C或Z開頭的14位或15位編碼,投資者找到編碼以后,可以登錄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驗證真偽。如果購買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上沒有或者無法在中國理財網上查到,那就需要注意了。
來源:蘇州廣播電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