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是銀行經營的本錢,也是抵御風險的基石。
“近年來,銀行面臨經營環境挑戰,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有所下降,客觀上需要合理增加外源性資本補充。”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
今年下半年以來,銀行業加大“補血”力度,“二永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發行提速,發行規模已超去年全年。
與此同時,在資本內生能力較弱以及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狹窄的雙重壓力之下,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面臨著更大壓力,年內增資擴股和定向募股明顯增多。
年內“二永債”發行提速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在“二永債”發行上持續提速加碼。Wind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至今,“二永債”發行規模已超1.49萬億元,較去年全年1.11萬億元的發行規模增長超34%。
近日,中國工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經相關監管機構批準發布的2024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已發行完畢,發行規模為400億元。進入11月以來,還有招商銀行、蘇州銀行、富邦銀行等發行了二級資本債或永續債。
談及今年“二永債”井噴的原因,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發行‘二永債’可以幫助銀行補充二級資本和其他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滿足監管要求。同時,今年債券市場利率中樞水平較去年進一步下移,債券發行成本較低,有利于銀行以較低成本籌集資金,對銀行來說也是良機。”
在商業銀行“二永債”發行提速的同時,用于補充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的特別國債發行情況也備受關注。
“特別國債具有國家信用背書,融資成本低,期限一般較長,規模較大,作為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工具較為理想。”周茂華表示。
據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該項工作已經啟動,財政部正在等待各家銀行提交資本補充具體方案。
目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處于較高水平。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8.26%,高于國內其他商業銀行15.62%的資本充足率水平。
增資擴股助中小銀行“強筋健骨”
相較于國有大行,中小銀行“補血”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今年三季度,城商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86%和13.26%,仍然顯著低于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8.26%的水平。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波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市場競爭加劇、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等影響,部分中小銀行經營壓力增加,內源性資本補充存在不足。”周茂華在受訪時表示,部分中小銀行積極拓展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夯實資本實力,增強銀行風險抵御能力,增強穩健經營基礎和業務擴張能力。
作為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增資擴股及定向募股是中小銀行用來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有效途徑。
11月18日,山東金融監管局先后發布了同意煙臺銀行、臨商銀行增資擴股方案的批復,兩家銀行募集股份分別不超過21.5億股、6.4億股。在“雙11”當天,該局還同意了泰安銀行的增資擴股方案,募集股份不超過4億股。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上述三家銀行外,今年下半年,還有四川天府銀行、烏魯木齊銀行、泉州銀行等超60家中小銀行的增資擴股及定向募股方案已獲得監管部門批準。
四川天府銀行的增資擴股充分體現了多元化資本引入策略。根據方案,該行增資擴股的對象涵蓋了多種類型的法人機構,包含南充市本級及所轄各縣市區財政局、南充市內國有企業、優質民營上市企業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外源性資本補充的渠道,增資擴股和定向募股可以幫助中小銀行引入更多優質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打造“精品”中小銀行
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銀行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中小銀行在市場準入、業務創新等方面受到較多政策限制。由于規模偏小、受干擾多,中小銀行自身集聚了一定風險,數量多而不強。”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受訪時表示。
事實上,金融管理部門一直鼓勵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三季度例會指出,要引導大型銀行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作用,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支持銀行補充資本,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經營挑戰加大、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未來銀行內源性資本積累能力持續減弱,資本充足率方面仍存在一定壓力。
“現階段,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嗷嗷待哺’,亟需創新資本工具,有效開展補充資本,特別是核心一級資本。”董希淼在受訪時表示,建議特別國債按照“一行一策”原則,向重點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傾斜,提升非風險類地方法人機構資本實力,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周茂華建議,“未來,對于部分區域法人中小銀行,需要充分發掘區位優勢,深耕區域經濟,在提升經營效率與風控能力的同時,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并積極推動零售業務和輕資本業務發展。”
“中小銀行應準確定位、回歸本源,持續提升穩健發展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支持中小銀行改革化險。”董希淼在受訪時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應拓寬和創新思路,加快將部分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培育成我國銀行業的“精品”,以此引領深化中小銀行改革。
來源:金融時報